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7:48:02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

中医认为,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有关。《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说人是物质,是靠天地之气而生养。《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及自生”,就更说明了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以气为物质基础。中医所说的气,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物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二是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系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中医的血症,血症是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出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的一类疾患。一般是指非外伤引起的出血,临床上有时只见一种出血,也有同时并见几种出血者,有的出血势缓量微,也有的势猛量多,此时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对学的认识,早在《内经》就有记载,《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又曰“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筋骨,利关节也。”这些记载说明了血为水谷精微变化而成,其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运行于脉中,环周不息,营养全身皮肉筋骨,脏腑,孔窍,四肢百骸。血的生成是以水谷精微,营气和精髓为物质基础,通过脾、胃、肺、心脉、肾、肝等脏器功能活动而完成!

血流的运行是在心、肺、肝、脾等内脏相互配合下进行的,所以其中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多由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和久病肺肾阴亏、虚大妄动、络伤血溢而形成,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调理气血、脏腑,补气补血,兼滋阴泻火,从而达到标本兼治。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为邪热,或内伤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均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可概括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或脾气虚损,气不摄血;或脾肾阳虚,统摄无权;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有关论述散见于“血证”、“发斑”、“葡萄疫”等范畴。

辩证

(1)肝肾阴虚型: 证候:紫癜呈暗红色,下肢多见。经期提前,量多色暗红,鼻、齿龈出血,便血,尿血,出血量大而猛,色暗红,可伴见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蜂少苔或光苔,脉细数 或弦细数,因常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激素合并症,故可伴见肝肾阴虚阳亢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梦遗、急躁、多梦等。

证候分析:本型病位在肝和肾,肝藏血,血养肝,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阴虚,可生内热,血随火动而溢出于脉络外,可见各种出血表现。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绛少苔或光苔,脉细数或弦细数,均为肝肾阴虚之象,阴虚阳亢者还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梦遗、急躁、多梦等症状。

(2)气血两虚型:主证:起病徐缓,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月经后延,龈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血不止,伴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本型病位在心脾,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心脾两虚,统摄无权,血不循经而走失不归,则见各种出血表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亡血伤气,可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等各种气血虚损表现,苔脉均为一派气血亏损之象。

(3)血热妄行型:主证: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猛,紫癜色鲜红而密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无气、血、阴、阳虚损见症,常可伴见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

证候分析: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火热毒邪内伏营血,或阳明胃热炽盛,复感六淫外邪,以致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血热迫血妄行,络伤血溢,故可见紫癜色鲜红而密集,出血量大而猛,病为实热证,故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若兼湿邪,则可见苔黄腻。

(4)脾肾阳虚型:主证:临床表现在气血两虚型基础上伴见畏寒怕冷,面色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迟,还可见腹胀、便溏、浮肿、腰酸等脾肾阳虚表现。

证候分析:脾虚不能统血可导致血行障碍而错行脉外可见各种出血表现。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则畏寒怕冷,面色晄白;水湿不化则见腹胀、便溏、浮肿,腰为肾之府,失其所养可见腰酸,苔脉均为脾肾阳虚表现。

(5)阴阳两虚型:主证:病势较急,出血部位广泛而严重,既可见畏寒、便溏,可见五心烦热盗汗、多表现为上热下寒,阳虚阴虚症状杂见。均为久治不愈患者。

证候分析:本型基本病因病机为:五脏虚损,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阳虚不摄,血溢脉外,气随血脱,阴阳离绝。

中医血小板减少辩证论治

(1)肝肾阴虚型: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滋阴清热之功,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之力,现代药理证实可制约大剂量激素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加用滋阴补血止血,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以止血,白芍酸敛收涩亦可敛阴补血,平肝柔肝;补骨脂佐之,取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本身可收敛止血,现代药理学证实有抑制抗体作用。 加减法:出血严重者可酌加白茅根20g、藕节20g、鹤草30g、土大黄15g,肝肾阴虚阳亢盛者去补骨脂加煅龙牡30g(先煎)、川芎10g、龟板20g(先煎)。

(2)气血两虚型:治法:益气健脾,摄血止血。 方中重用炙黄芪和党参为君药,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用白术、木香以健脾理气,使补而不滞,茯神、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健脾,以资生化,气旺则血充而归经矣。加用淮山药补气养阴,收敛止血,炒白芍补血敛阴止血调经,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共奏益气健脾、摄血止血之功。 加减法:月经淋漓不止者可加山萸肉10~20g,五味子10g,以养肝收涩止血,龈衄者可加五倍子10g配藕节20~30g,能收涩止血不留瘀,肌衄者可加仙鹤草30g、紫草10g以补虚止血。

(3)血热妄行型: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中以水牛角代犀角,配合生地清热凉血,解血分热毒,生地尚可养阴,防热甚伤阴,赤药、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加生军泻肺胃实火、凉血止血;白茅根加强凉血止血之力,板蓝根、土大黄、贯众加强清热解毒抗病毒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军、土大黄均有提升血小板及止血之功。 加减:鼻衄者加黄芩10g、牛膝6~10g、丹皮10~20g清肺热以引火下行,齿衄者加生石膏先煎20~30g、黄连6~10g以清胃热以止血;便血加槐角10~15g、地榆10g清热利湿止血,尿血加大小蓟10~20g、藕节30g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剧烈头痛、呕吐,口腔大血泡,往往是脑出血先兆,为本病危症,需立即抢救,紧急切脾或输血小板、静点免疫球蛋白、大剂量激素冲击。

(4)脾肾阳虚型:治法:温补脾肾,填精补血。 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暖下元,亦可对长期服用激素ITP患者撤除激素后所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进行纠正;鹿角胶、菟丝子、杜仲补肾益精血;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药、当归滋肾阴、养肝血;加用锁阳、巴戟天、补骨脂加强温补脾肾之力,现代药理证实锁阳有升提血小板功能;加减:若血崩有寒者加艾叶10g、炮姜10g、血余炭10g、五味子10g以温中止血;伴面色晄白、头晕、乏力者可加炙黄芪10~20g、党参10~20g以加强补气健脾之力;便黑可加伏龙肝30~60g、白芨粉3g分冲以收涩止血。

(5)阴阳两虚型:治则:宁络止血,固脱收涩,塞流先治其标,止血后再澄源与复旧。方剂:塞流可用十灰散加味,方中以大小蓟、白茅根、侧柏叶、荷时、茜草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赤石脂、五味子、生牡蛎、金樱子、补骨脂固涩止血;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清热止血;生军、童便化瘀清热以止血。滋补三阴清虚热,固下元,共奏温下元、清虚火、止血安血之功。加减:大失血出现休克表现时,急回阳固脱;崩漏不止可加乌贼骨10~30g、艾叶炭10g收涩止血,便血不止可加伏龙肝25~30g、白芨粉3~6g、三七粉3g、生大黄粉3g、 化瘀止血;咳血不止可加代赭石(先煎)20g引血下行;龈衄不止者可用五倍子10~20g、炙甘草10g,煎水200ml频繁漱口。 因为瘀血是贯穿本病发展全过程的病理现象,出血与紫癜本身即属瘀血范畴,故不单列瘀血内阻一型。临证经验 ITP的病因病机有如下特点,急性型多因外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致火盛动血,灼伤脉络发病,临床表现为实证,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大法,还应注意辨证施治,慢性型急性发作期则为本虚标实证,本为阴阳两虚,上热下寒,标为复感外邪,虚热动血,迫血妄行,治疗上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治,往往需要中西医结合抢救,方可转危为安,重新转入慢性期。慢性型慢性期治疗应以补肝、脾、肾三脏为主,特别应注意养肝柔肝,对于长期服用激素用量来调整治疗原则,当泼尼松每日含量大于20mg时,往往有肝肾阴虚表现,可用知母、黄柏抵抗之。当泼尼松每日含量小于10mg时,往往有脾肾阳衰表现,可用附子、肉桂抵抗之。具体治疗经验可详见辨证论治各型处方及加减。

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六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抑制血小板的免疫破坏,故西医激素、丙球、长春新碱、环孢素等免疫用药,见效快,部分病人经经调整用量,巩固治疗而痊愈,部分病人激素、环孢素等减量后,病情反复,甚者缠绵难愈,也有部分病人使用上述药物无效,成为难治性ITP。因此本病的中医治疗在一定范围内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病中医属“发斑”、“血证”范畴,一般病机概括为外感和内伤,可见于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脾肾阳虚,统摄无权;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淤血内阻,血不循环等。但由于中医接诊时,大部分病人已经历西医治疗,激素、丙球、长春新碱、环孢素等的应用,使病人体质被掩盖,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病证,目前的中医辨证分型已不能概括其证,按照常见中医分型治疗效果亦不甚理想,笔者在临证中根据辨证,灵活使用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化湿祛湿、补肾健脾宁心,疏肝健脾诸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兹将临床病案总结归纳如下,以希对本病的治疗有所裨益。

1 解毒凉血法

此法用于急性ITP,以青少年人多见,身体强壮,病机为火热毒邪内伏,内热炽盛,复感六淫之邪,化火动风,灼伤脉络,络伤血溢,出血斑点鲜红,以实证为突出表现,或伴咽痛,口腔溃疡等,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有些人虽已用激素等治疗,火热症已减,出血点已消退,但仍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化验抗血小板抗体增高,治疗依然按热毒、血热论治,治法解毒清热,凉血止血。

[病案] 艾文可 男 12岁 陕西省米脂县人,01年2月25日初诊,患者于一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咽痛、发烧等症状,而后出现周身出血点,当时查血小板为2万,经用抗感冒药、抗生素、激素治疗后,感冒愈,但血小板仍无上升,在2~3万徘徊,周身出血点时长时消,求于中医治疗,中医诊查:患者双下肢及背部可见细小出血斑点,色鲜红,咽红,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证属外感热毒,伤及营血,血热迫血妄行,络伤血溢。治以解毒凉血止血,药用:半枝莲15g、山豆根10 g、紫花地丁10 g、紫草12g、紫珠草15 g、白茅根30 g、仙鹤草20 g、茜草15 g、侧柏炭20 g、地榆炭15 g、土大黄20 g、长春花12 g、卷柏15 g、生山药15 g、生薏苡仁20 g、旱莲草15 g。14剂,水煎服。二诊,服上药后,周身出血逐渐消退,化验血小板已升至6万,咽痛等症状消除,上方减地丁、长春花,加麦冬12 g、枸杞子15 g、炒谷、麦芽各18 g,继服15付,服药后化验血小板已达11万。继用中药依法调理。共服药8个月,血小板一直在正常状态,一年后查抗血小板抗体基本恢复正常,4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2 活血化瘀法

此法用于急、慢性ITP,以中老年人多见,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机为淤血内阻,血不循经,表现为暗红色出血斑点,伴口唇,舌质紫暗,脉涩等,或伴气机郁滞之症,淤血既久,可化火伤阴,出现口干,手足心热,脉细数等。此型往往血小板不是太低,但病情缠绵难愈,虽已遍用激素等西药,效果均不理想,治疗以活血化淤佐凉血清热养阴法。

[病案] 刘学品 女 64岁 北京市西城区人,04年8月24日初诊。

于01年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曾用强的松、长春新硷,丙球、巨和粒等,血小板一度上升,之后又下降,最低血小板为2万,后吃中药、维血宁等仍无确见,今日来院查血小板为2.9万。中医诊察:双下肢散在小出血点,右侧面颊紫斑,口唇血泡,胸胁部可见对称性紫斑,腰腿痛,周身皮肤瘙痒,舌质紫暗,苔薄黄,脉弦涩。证属瘀血内停,肾虚阴伤。治疗活血化瘀,益阴补肾。药用:羊蹄根30g、丹参20g、当归15g、三七10g、茜草12g、紫草根15g、丹皮12g、白茅根30g、仙鹤草20g、旱莲草20g、女贞子20g、芦根30g、侧柏炭20g,大黄炭5g、川牛膝15g、炒杜仲12g。14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双下肢出血点消退,面颊紫斑消退,腰腿痛好转,舌质紫暗,脉弦,化验血小板已升到5万。上方去侧柏炭、川牛膝,加麦冬、卷柏。继用15付,血小板升至8.5万,上方调理一个月后,血小板达12万,继用如法巩固。

3 益气养阴法

此法用于慢性ITP,或继发ITP伴有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患者久用激素,出现激素副作用,或用达那唑等药伤阴,或用免疫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等伤气。主要病机为气虚血失所统,阴虚内热,血随火动,可见乏力、气短、自汗、口干、手足心热、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以益气养阴、佐健脾补肝肾药物。

[病案]张凤珍 女 68岁 河北秦皇岛市人,于2004年7月因周身出血点,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时血小板6×109/L曾用强地松、达那唑、血宝、氨肽素等治疗,血小板升到40×109/L,后用强地松每日50mg维持三个月,血小板仍未上升,激素减量后血小板掉到18×109/L,求助于中医治疗,中医诊察:颜面虚浮,乏力腰酸,易感冒,口干欲饮,舌质红,脉沉细。证属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佐补肾,药用:太子参12g、西洋参10g(先煎)、黄芪15g、五爪龙20g、旱莲草20g、女贞子20 g、麦冬12 g、枸杞子15 g、花生衣30 g、白茅根30 g、芦根30 g、炒杜仲12 g、茜草根15 g、生山药15 g、炒白术10 g、龟板10 g、知母10 g。服药15付后,血小板升到8万,腰酸乏力、口干等症状均减轻,自觉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继以上法15付,化验血小板12.3万。继用中药,激素半个月减半片,中药如法调理,血小板一直在正常范围,激素减停后,中药巩固并减量,用药半年后停药。至今随访未再复发。

4 化湿祛湿法

此法用于慢性ITP,多见于体型丰盈之痰湿体质,久用激素等西药及凉血解毒补肾中药,血小板仍未见明显上升,病情缠绵难愈者。病机为湿阴气机不利,脾虚难以运化水湿,脾功能受抑,致气不生血。可见湿象症状如胸闷、肢体困重、头晕沉重、食欲不振、咳痰、咽部不爽、舌苔白腻、脉濡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只具备一、二个症状,使用其他药物无效者,均可按湿证治疗,治湿之法,应以芳香化湿、健脾燥湿、淡渗利湿为主,佐益气、清热利湿药物。

[病案]田凤蕊 女 18岁 04年9月25日初诊,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二年,曾用强地松、丙球、环孢素等治疗无效,又遍用凉血止血、活血解毒、益气补脾肾中药,血小板一直在2-3万之间,平时上学,有时下肢足踝部可见细小出血点,它无明显症状,激素使用两年,经逐渐减量,最近已停用激素两周。中医诊治:患者体胖,无明显不适主诉,只是自感口甜,舌苔白腻,脉濡细数。证属湿邪内停,治以化湿利湿、益气健脾,药用:霍梗12 g、苏梗12 g、荷叶12 g、佩兰10 g、砂仁8 g、炒杏仁10 g、白寇仁10 g、生、炒薏苡仁各18 g、炒白术10g、茯苓15 g、花生衣20 g、羊蹄根20 g、黄鼠狼肉粉20 g、五爪龙20 g、金鹊根15 g。服药15付后,血小板升到4万,继用15付,血小板升至9万,口甜症减轻,舌苔白微腻,症已好转,上方加女贞子、白茅根、芦根。继用15付,血小板已10.2万,口甜舌苔白等症已除,用上法加减巩固,间断服药半年,血小板一直正常,一年后随访血小板未下降。

5 补肾健脾宁心法

本法适于慢性ITP,中老年人常见,病程长,发病缓,劳累后加重,平时体质弱,使用激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主要病机为肾虚精血不足,心脾再虚血失所统。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软,乏力,多梦,心悸气短,饮食不化,舌淡,脉沉细等。治疗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补心。

[病案]徐晓敏 女49岁 2005年3月初疹,于二年前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曾用强地松、环孢素、丙球、达那唑等治疗,效果不佳,血小板一直在3-4万之间,曾口服中成药升血小板胶囊、维血宁等,仍无效果,今年3月求于中医治疗,中医诊治:患者面色晦暗,疲倦乏力,腰酸腿软,头晕,偶有耳鸣,睡眠欠佳,脱发,白头发增多,舌尖红,脉沉细。证属肾虚精亏,肾水不能上滋于心,心火内盛,脾虚不荣四肢。治以补肾填精,健脾宁心。药用:龟板12 g、旱莲草20 g、女贞子20 g、鹿角胶10 g(烊化)、炒酸枣仁20 g、熟地20 g拌砂仁5 g、狗脊12 g、太子参15 g、黄芪20 g、生山药15 g、白茅根20 g、何首乌12 g、丹参15 g、羊蹄根20 g、花生衣30 g、炒杜仲15 g、炒柏子仁20。15付水煎服。二诊,服上药后,化验血小板升到6万,头晕、耳鸣、腰酸乏力症状有所改善,既已见效,守法如前,继用上方15付。三诊,化验血小板为8.5万,睡眠好转,上方减狗脊、酸枣仁,加阿胶、仙鹤草,30付。一个月后化验血小板已升至11万。继用上法巩固,服药7个月后停药。

6 疏肝健脾法

此法用于慢性ITP,以中老年女性为多见,大部分已用激素等西药治疗,由于本证多见于平时性情抑郁、气机不调女性,过用西药虽对出血症状有所控制,但燥药伤阴,阴虚内热,致本病久蕴难愈。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横逆犯脾,化火伤阴。可见性情抑郁或急躁,两胁、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食欲不振,打嗝,口干,舌质红,脉弦细。治疗以疏肝健脾、佐益阴清热。

[病案]王淑珍 女42岁,2004年1月12日初诊,患者于就诊一年前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曾用激素、达那唑、氨肽素、中药等治疗,血小板一直在4-5万左右,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中医诊察:患者平素性情急躁,两胁胀满不适,经前乳房胀痛,乏力,食欲不振,有时睡眠欠佳,舌红苔黄,脉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治以疏肝健脾,药用:醋香附10g、佛手10g、素馨花12g、厚朴花10g、炒枳壳15g、炒白术10g、炒山药15g、花生衣30g、黄芪12g、白茅根20g、芦根30g、卷伯12g、仙鹤草15g、女贞子20g、麦冬12g、当归10g、酸枣仁30g、焦楂、曲各18g.14付水煎服,服药后胁胀、乳房胀等症状减轻,睡眠亦好转,化验血小板为7万,上方酸枣仁减为15g、去醋香附、佛手、加枸杞子、沙参,14付水煎服,服药后血小板升至9万,继用上方化裁,两个月后血小板达到12万,如法调理用药半年后停药。

中医是如何辩证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妄行型: 清热凉血化斑。方药:犀角地黄汤地黄汤加味,药选用犀角(可用水年角代)、生地、丹皮、赤芍、栀子、黄芩、黄柏、银花、连翘、白茅根、茜草、仙鹤草等。

2.气不摄血型: 补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药选用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山药、山药、木香、甘草、血余炭、侧伯叶、仙鹤草等。

3.阴虚内热型: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药选用知母、黄柏、玄参、地骨皮、龟鳖甲、白芍、阿胶、生地、山药、女贞子、旱莲草、茜草、白茅根。

4.肾阳虚型: 温肾助阳扶阴。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味,药选用生熟地、淮山药、山萸肉、肉桂、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鹿角胶等以上各型均可兼见血瘀症状,可适当选取用一些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红花、五灵脂、乳香、没药、丹参、鸡血藤等。由于此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中医药对其治疗的报道也罕见,有待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对本病的中医治疗部分,可与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互参。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验方

1方;地榆仙鹤草各30商陆党参白术山茱萸丹参各10何首乌玄参熟地各15甘草6。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阴虚血热去党参白术加黄柏知母丹皮鳖甲各10;气虚加茯苓在枣各20;脾肾阳虚加菟丝子补骨脂中10附子3;脾脏肿大为瘀血难消加蒲黄五灵脂各10] 

2方;党参60黄芪茜草仙鹤草各30当归15甘草10。水煎服日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型。舌质淡紫,有齿痕,有出血症状。形瘦气短音微,心悸自汗。 

3方;仙鹤草茜草肉苁蓉鹿角各30黄芪当归各25水煎日服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肾阳虚,舌淡白,舌苔薄白,有出血现象。形寒肢冷,面色无华,困倦腰酸,腹痛便溏,月经色淡,带下清稀。 

4方;黄芪仙鹤草各30阿胶20党参枸杞子何首乌当归熟地淫羊藿菟丝子续断地榆各15白芍10甘草5水煎服日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虚寒型。 

5方;生地20侧柏叶牡丹皮沙参玄参党参当归大小蓟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各10甘草5。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虚热型。 

6方;黄芪大枣各60白茅根仙鹤草甘草各30丹皮20赤芍连翘阿胶各10。日服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加紫草30黄芩10;气虚加人参10(党参20);阴虚加地骨皮30;血瘀加三七粉6]。 

7方;薏苡仁30党参桃仁红花生地各20地榆柴胡黄芩升麻半夏各10甘草6。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瘀血型。 

8方;黄芪60益母草鸡血藤党参当归川芎各30赤芍20红花10。日服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方;党参黄芪仙鹤草各15当归白术茯苓炒仁红枣各10广木香甘草生姜各3。日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血虚弱。 

10方;生石膏100生地60白芍丹参玄参丹皮知母各20黄芩甘草各10羚羊角3。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型。 

11方;石斛50生地生石膏各30龙齿沙参白茅根各20天花粉白芍各15龟版丹皮各10。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阴虚血热型。 

12方;虎杖丹参各30生地桃仁红花当归各10川芎升麻各6。日服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3方;生地100茜草地榆牡丹皮各30赤芍15,水煎日服一剂。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舌苔黄或黄腻,舌红,有紫斑紫点,鼻齿衄血,尿血,大便干,月经过多,色紫晦黯。骨蒸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目赤,口干,胸闷。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以皮肤、粘膜、内脏及其它组织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热毒郁营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症为起病较急、初起恶寒发热、皮肤出现紫斑,以下肢为多,口渴、便结、尿黄或有鼻衄、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等,舌红苔黄,脉弦数。临床止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猪皮500克,白茅根印克(布包),冰糖适量。将猪皮切碎,加人煎好的白茅根水中炖至稠粘,再人冰糖拌匀,分4--5次食用,1日1次,连服数剂。

本方清营解毒,适用于热毒郁营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二]

水牛角30---60克。把水牛角削成薄片,加水煮2小时。1门分2--3次服。

本方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


[方三)

红枣10~15枚,兔肉150--200克。

同放炖锅内隔水炖熟,服用,亦可同放人瓦罐内煮烂,调味服食。


本方补气摄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四]

阿胶30克,黄酒、赤砂糖适量。将阿胶加入少量黄酒和水,置水锅上炖溶化后,调入赤砂糖。每日2次分服,连服7天。

本方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五]

鸡血藤30克,当归12克,商陆(先煎3小时)20克,墓头回23克,仙鹤草30克,侧柏叶15克,生黄芪120克,生地60克,生甘草30克。水煎服,日I剂,分2次服。

本方浙江中医苏尔元方,功能补气培脾,活血化瘀,适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六]

黄芪、党参、当归各20克,肉蔻、熟地各18克,肉桂、熟附块各12克,山药15克,仙鹤草30克,阿胶(烊化)12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中药方

【方一】加味犀角地黄汤: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能】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方源】谭家兴方。

【方二】 鸡血藤30克,当归12克,商陆(先煎3小时)20克,墓头回23克,仙鹤草30克,侧柏叶15克,生黄芪120克,生地60克,生甘草30克。水煎服,日I剂,分2次服。

【功能】补气培脾,活血化瘀。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源】浙江中医苏尔元方。

【方三】 黄芪、党参、当归各20克,肉蔻、熟地各18克,肉桂、熟附块各12克,山药15克,仙鹤草30克,阿胶(烊化)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服次。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源】湖北中医黎志远

【方四】加味脾阴煎: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功能】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源】袁尊山方。

【方五】加减紫癜方:鸡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当归15克,大枣10克,茅根15克,旱莲草20克,三七粉5克(冲服),仙鹤草20克,山栀15克。

【功能】活血化瘀,佐以补脾滋肾。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方源】孙伟正

【方六】加味脾阴煎: 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功能】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七】止血汤: 生地20克,黄芪30克,藕节10克,白芨10克,山楂10克,茜草10克,红枣10枚,花生衣6克。

【功能】止血摄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食疗方

【阿胶糯米粥】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糖15克

【制做及服法】 先将糯米淘洗净,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糖即可,每日1剂, 早晚2次分服。

【红豆花生粥】红小豆、红花生米、枸杞、大枣、红糖、小米、黑米。

【做法】上述八种材料,每样用手抓一把,放在一起熬成粥即可。

【服法】每日3餐, 能喝多少喝多少; 但每天早晨至少保证喝一碗。一般患者20 天以后,贫血症状消失;连喝2—3个月以后,血小板减少症状消失。

【功能】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花生红枣汤】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 。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熟透,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喝汤、嚼食红枣和花生。

【功能】温补脾胃,养血益气.对各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辅助治疗作用。

【 红枣羊骨粥】 红枣15枚,羊骨500克,大米200克。

【制做及服法:羊骨(以腿骨为佳)洗净,敲成2段,加水用文火煮1小时,捞起骨,将骨髓剔于汤中,加入大米红枣,煮成粥。每日分两次服完。

【功能及适应症】 益气摄血,补髓生血。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辅助作用。

【鲜藕粥】 粳米30-50克,鲜藕50克,白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先煮米做粥至半熟,加入洗净的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少许,可做早餐食之。

【功能及适应症】清热凉血生津。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血热动血型有辅助。

【阿胶糯米粥】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糖15克

【制做及服法】:先将糯米淘洗净,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糖食之,每食适量。

【功能及适应证】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花生红枣汤】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熟透,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喝汤、嚼食红枣和花生。

【功能及适应证】温补脾胃,养血益气,对于各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辅助作用。

【龙眼枣米粥】花生米、大枣各30克、龙眼肉1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食用。

【鳖肉脊髓汤】鳖肉250克、姜1克、葱3克、猪脊髓200克,鳖肉、葱、姜少许煮熟后,再加入脑脊髓。煮20分钟后,加入食盐、酱油调味食用。

【牛肉鹌鹑汤】鹌鹑(去毛及肠杂,洗净)1只、牛肉250克、小麦50克,鹌鹑、牛肉、小麦同煮,加入少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鸭肉大米粥】鸭肉100克、大米100克,鸭肉切片与大米同煮粥,用食盐调味食用。

【黄芪乌鸡汤黄】芪40克、乌鸡肉600克,黄芪、乌鸡肉、食盐、水适量,同蒸熟食用。

【参莲粥】取人参9克,旱莲草9克,白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人参切片炖熟;旱莲草洗净煎汤去渣,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人参即成。日服1剂,连服数剂。具有补气养血功效。

【红枣羊胫骨糯米粥】取羊胫骨1--2根,红枣20枚,糯米100克。先将羊胫骨洗净敲碎,加水适量煎取汤汁,去骨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和去核的红枣一同入锅,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继,调味后即可食用。具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功效。

患者,女,82岁。既往情况:常易发生下肢紫斑数年,去年在当地县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斑,并住院两次,曾输过血小板。病情稍稳定即回家。其亲戚是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言此病院方已尽力,没必要再住院了。


2008年12月3日,现在的情况:乏力,心悸,不能进食,鼻常流血不止,两天的时间,就用完一卷卫生纸。面黄,稍有浮肿,眼睑无血色,舌淡,有紫斑,咳嗽少痰,夜不能眠,大便黑,脉弦细数而硬,两寸尤甚。其子请我出诊,表示愿意试服中药。

据证用黄连阿胶汤加味:黄连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生地30克,桑叶20克,三七粉10克(冲服),阿胶10克(烊化),紫菀10克,冬花6克,寸冬10克,鸡子黄二枚,嘱加水1200毫升,煎取400毫升,将阿胶烊化,再兑入鸡子黄,分两次温服,并用汤药送服三七粉。

服药四剂,诸症如故,患者嫌三七粉难喝,就不再用三七,余药不变。有时取药不及时则间隔一两天,至12月19日共服药10剂,鼻血停止,夜能安睡,咳减,饮食近常人,脉数稍减,硬度比过去稍软,眼睑发红,近下常人。仍用前药。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我不敢预期的,尤其是眼睑的变化。家嘱也很高兴,连声说:“没想到医院没法治的病,草药能治!”目前正在治疗中。

中医认为气血两虚型血小板减少病位在心脾,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心脾两虚,统摄无权,血不循经而走失不归,则见各种出血表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亡血伤气,可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等各种气血虚损表现,苔脉均为一派气血亏损之象。

发病特点

起病徐缓,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月经后延,龈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血不止,伴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摄血止血。

治疗方法

方药:归脾汤加味。

方解:方中重用炙黄芪和党参为君药,补气健脾,辅以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用白术、木香以健脾理气,使补而不滞,茯神、远志、枣仁以养心安神,使以甘草、生姜、大枣和胃健脾,以资生化,气旺则血充而归经矣。加用淮山药补气养阴,收敛止血,炒白芍补血敛阴止血调经,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共奏益气健脾、摄血止血之功。

加减:月经淋漓不止者可加山萸肉10~20g,五味子10g,以养肝收涩止血,龈衄者可加五倍子10g,配藕节20~30g,能收涩止血不留瘀,肌衄者可加仙鹤草30g、紫草10g以补虚止血。

中医理论认为肝肾阴虚型血小板减少的病位在肝和肾,肝藏血,血养肝,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肾阴虚,可生内热,血随火动而溢出于脉络外,可见各种出血表现,皮肤紫癜呈暗红色,下肢多见。

症状特点

经期提前,量多色暗红,鼻、齿龈出血,便血,尿血,出血量大而猛,色暗红,可伴见手足心热,盗汗,口干、便干,舌红少苔或光苔,脉细数或弦细数,因常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激素合并症,故可伴见肝肾阴虚阳亢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梦遗、急躁、多梦等。

治疗原则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

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

方解

方中知柏地黄丸三补三泻共奏滋阴清热之功,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之力,现代药理证实可制约大剂量激素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加用二至丸滋阴补血止血,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以止血,白芍酸敛收涩亦可敛阴补血,平肝柔肝;补骨脂佐之,取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意,本身可收敛止血,现代药理学证实有抑制抗体作用。

加减

出血严重者可酌加白茅根20g、藕节20g、鹤草30g、土大黄15g,肝肾阴虚阳亢盛者去补骨脂加煅龙牡30g(先煎)、川芎10g、龟板20g(先煎)。

中医认为血热妄行型血小板减少为火热毒邪内伏营血,或阳明胃热炽盛,复感六淫外邪,以致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血热迫血妄行,络伤血溢,故可见紫癜色鲜红而密集,出血量大而猛,病为实热证,故脉数有力,舌红,苔黄,若兼湿邪,则可见苔黄腻。

发病特点

起病急骤,出血量大而猛,紫癜色鲜红而密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无气、血、阴、阳的虚损见症,常可伴见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

治疗方法

原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方解:方中以水牛角代犀角,配合生地清热凉血,解血分热毒,生地尚可养阴,防热甚伤阴,赤药、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加生军泻肺胃实火、凉血止血;白茅根加强凉血止血之力,板蓝根、土大黄、贯众加强清热解毒抗病毒之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军、土大黄均有提升血小板及止血之功。

加减:鼻衄者加黄芩10g、牛膝6~10g、丹皮10~20g清肺热以引火下行,齿衄者加生石膏先煎20~30g、黄连6~10g以清胃热以止血;便血加槐角10~15g、地榆10g清热利湿止血,尿血加大小蓟10~20g、藕节30g以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中医认为脾肾阳虚型血小板减少是脾虚不能统血导致的,血行障碍而错行脉外可见各种出血表现。脾肾阳虚,命门火衰,则畏寒怕冷,面色晄白;水湿不化则见腹胀、便溏、浮肿,腰为肾之府,失其所养可见腰酸,苔脉均为脾肾阳虚表现。


发病特点

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月经后延,龈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血不止,伴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伴有畏寒怕冷,面色晄白,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迟,还可见腹胀、便溏、浮肿、腰酸等脾肾阳虚表现。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填精补血。

方药:右归丸加味。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暖下元,亦可对长期服用激素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撤除激素后所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进行纠正;鹿角胶、菟丝子、杜仲补肾益精血;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淮山药、当归滋肾阴、养肝血;加用锁阳、巴戟天、补骨脂加强温补脾肾之力,现代药理证实锁阳有升提血小板功能。

加减:若血崩有寒者加艾叶10g、炮姜10g、血余炭10g、五味子10g以温中止血;伴面色晄白、头晕、乏力者可加炙黄芪10~20g、党参10~20g以加强补气健脾之力;便黑可加伏龙肝30~60g、白芨粉3g分冲以收涩止血

中医认为阴阳两虚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是五脏虚损,阴阳两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阳虚不摄,血溢脉外,气随血脱,阴阳离绝。一般病势较急,出血部位广泛而严重,既可见畏寒、便溏,可见五心烦热盗汗、多表现为上热下寒,阳虚阴虚症状杂见。均为久治不愈患者。


治疗原则

宁络止血,固脱收涩,止血先治其标,止血后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与复旧。

方剂

止血可用十灰散加味,辨证治疗可用知柏地黄汤合十全大补汤加味。

方解

方中以大小蓟、白茅根、侧柏叶、荷时、茜草凉血止血;棕榈皮能收涩止血;赤石脂、五味子、生牡蛎、金樱子、补骨脂固涩止血;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清热止血;生军、童便化瘀清热以止血。辨证治疗所用知柏地黄汤滋补三阴清虚热,十全大补汤气血双补以固下元,共奏温下元、清虚火、止血、安血之功效。

加减

大失血出现休克表现时,急用参附汤回阳固脱;出血不止可加乌贼骨、艾叶炭收涩止血,便血不止可加伏龙肝、白芨粉、三七粉、生大黄粉化瘀止血;咳血不止可加代赭石引血下行;龈衄不止者可用五倍子、炙甘草煎水漱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