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4:38:35

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节选)


作者/龚志贤
​简介:龚志贤,1907-1984,四川巴县人。早年随师学中医。曾在重庆开办三友医社、针灸传习所。后又创办国学医院,并任院长。建国后,历任卫生部中医司科长,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四川分会副会长。九三学社社员。擅长诊治内科杂病。写出了《四诊概要》,《临床经验集》、《肝炎、肝硬化的初歩治疔经验》等论著。有《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慢性炎症由于正气耗损,邪气留连,病情缠绵,每呈现正虚邪实,寒热夹杂,气血失调等错综复杂的证象,与一般急性炎症较有规律性的临床表现不同。所以,治疗较为困难。
临证时,应根据四诊所见,结合疾病所累及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在立方遣药上,要注意调整其阴阳的偏盛偏衰,方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结合个人临床实践,就常见的慢性肾盂肾炎的辨证治疗要点,简述如下:
​慢性肾盂肾炎以益气养阴滋肾为主,兼清湿热
​根据肾盂肾炎的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激惹症状,此病属中医淋症范畴。淋症的病因病机,《金匮要略》认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责之“肾虚而膀胱(湿)热”。即病位在肾与膀胱,病因病机为肾虚、膀胱湿热。
​我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急、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有着原则的不同。急性期以膀胱湿热为突出表现,要在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临床上常用的柴苓汤、八正散、小蓟饮子等方剂,具体适应证虽有所差异,但利尿通淋,清热除湿的法则则一。
柴苓汤
柴胡、黄芩、半夏、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甘草
​八正散
木通、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栀子仁、大黄、甘草
​小蓟饮子
小蓟、藕节、蒲黄、木通、滑石、栀子仁、生地、当归、淡竹叶、甘草
慢性者由于病情迁延,或反复感染,加之较长期用苦寒清利之品,正虚之象较著,不宜用上述方药治疗,否则,反损正气,于病无益。
​从观察所见,慢性肾盂肾炎由病灶局部所致的尿路激惹症状等湿热证象多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肾虚、气阴不足等正气受损的全身阴阳失调。因此,治疗重在扶持正气,调理阴阳。
肾阴虚而湿热残留者:
​腰痛较著,五心烦热,尿频、尿意不尽,脉细或数,舌红苔少,宜滋养肾阴,佐以清热。
​用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肾气不足者:
​腰痛绵绵,尿频色清,余沥不尽,脉沉细,苔薄白,宜补益肾气。
​用菟丝子汤:菟丝子、枸杞、山药、莲子、茯苓。
气阴不足湿热未尽者:
腰痠胀,小便滞涩,尿意不尽,小腹微胀,同时伴有较明显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苔薄黄,脉虚细或细弦,宜益气养阴,兼以清利。
​用清心莲子饮:党参、黄芪、石莲肉、麦门冬、地骨皮、茯苓、柴胡、车前子、黄芩、甘草。
​清心莲子饮载于《和剂局方》等书,原治“上盛下虚,心火上炎”诸证。我借用以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某些证型,疗效颇佳。
​从方药组成来看,本方以益气养阴为主,清心利小便为辅。非仅益气养阴以扶正,且可清心利小便以治淋。因心合小肠,小肠移热于膀胱,亦为淋症病机之一。
​朱丹溪治淋强调“调平心火”,谓“心合小肠,心清则小便利”。
​此论确属经验之谈,也是对淋症病机、治则的发展和补充。本方证临床所见较多,若辨证有困难者,不妨先试投本方。切勿囿于肾虚、膀胱湿热及淋症忌补之说,而置本方于不用。
病案
​一中年女性,患肾盂肾炎数年,因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又呈急性发作而来就诊。
​初用柴苓汤、五淋散:当归、白芍药、栀子仁、茯苓、甘草等清利之剂,尿路症状缓解。仍觉腰痛绵绵,乏力倦怠,心悸短气,不耐劳累,心烦不寐,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小数。
​又按肾阴亏损辨治,予知柏地黄汤、保阴煎: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玉竹、鳖甲、龟板、龙眼肉、牛膝、茯苓、山药之类近二个月,除腰痛稍减外,余证依然,且持续高菌尿。
​乃改用清心莲子饮,以车前草代车前仁,加银花藤,十余日后,在症状日渐好转的同时,尿菌计数下降,终至菌尿消失而获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慢性肾盂肾炎无明显的尿路激惹症状等湿热表现,但由于尿菌未转阴,湿热蕴于下焦,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又可再次呈现急性发作。因此,在扶正调理阴阳的同时,必须佐以解毒清利之品。
​在辨证运用上列方剂时,应选加车前草、银花藤、葎草、黄芩、柴胡之类2~3味。
​总起来说,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应以益气养阴滋肾为主,既重视整体的调整,又重视菌毒之为患,兼用清利之品以去湿热。若单用大剂解毒杀菌之药攻伐,不拘辨证,进行治疗,结果并不满意。反之,只从脉证,而忽视菌毒之清解,疗效亦不尽满意。
​若在辨证确切的基础上,加用清利之品,则收效较快,症状消失,菌尿转阴。此外,在菌尿转阴后,为了巩固疗效,还应守方一段时间,方可收到病证两愈的预期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几种慢性炎症性疾患的证治要点(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