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4:34:19

尿毒症治疗经验集锦

应用尿毒灵千例尿毒症患者疗效验证

自1993年始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实施自拟中药组方“尿毒灵”治疗千余例患者收到满意效果。本组方可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较迅速控制病情,改善贫血、降低血压及减少尿蛋白排泄,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最大限度改善及延迟病情进展,推迟到达替代疗法(CAPD。HD)时间和延长透析时间间距,减少透析经济负担及病人痛苦,疗效确切,见效迅速,无毒副作用。本组方业已成为本院及周边医疗机构治疗尿毒症经典方剂之一,已广泛用于临床各例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

尿毒症组方遵循传统中医治疗规则,补泄相并,阴阳互补,活血化淤,扶正祛邪,搭配合理,配制方便纯中草药成分,无任何添加剂及西药成分,价格便宜,药源充足,无毒副作用,老少均宜,适用于各阶层所需患者,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和自我选择的方法。

笔者10年潜心研究,不断推敲,祛弊存益,增删刷新以临床效果及病人信息反馈为根本,追求疗效和病人认可为目的,无任何商业动机,为众多患者所推崇。10余年来,根据尿毒症患者因人而异随时调整,跟踪观察,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并随病情中晚合理调配变更,以达到最大效治疗之目的。

笔者10余年应用本组方治疗早期肾衰(ERF)562例,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且对照组无明显疗效1<0.05,病人症状方面,大部分病人自觉症状改善,消化道症状缓解,肾性贫血及高血压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尿毒灵A方在治疗早期肾衰中能够充分改善自我症状,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有效改善贫血程度,部分有改善和修复肾功作用。

A方:大黄 桂枝 丹参 等。

适用早期肾衰患者。

B方:生大黄 芒硝 桃仁 等。

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C方:生大黄 芒硝 半夏 等。

D方:生大黄 红花 桃仁 等。

E方:生大黄 公英 槐花 等。(灌肠方)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4:34:39

尿毒症医案六则
例一

迟,女,23岁,工人,初诊时间: 1980年1月7日。

患者全身浮肿、腰痛50天,加重5天。50天前无明显诱因引起双下肢浮肿,逐渐迁延至颜面及周身,伴有乏力,纳呆。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 蛋白++,白细胞少许,上皮细胞+。诊断为急性肾炎而入院,经用链霉素及中药治疗90余天,症状缓解,浮肿消退。后又外感,全身浮肿明显加剧,尿常规示: 蛋白++++。来门诊服中药,以温肾健脾为治则,用药10剂,症状好转。近3天又上感,现全身浮肿,腰痛,咳嗽无痰,咽中不适,胃纳不好,小便短少,恶心欲吐,大便稀,日2~3次,无脓血。查体见: 血压130/90mmHg,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腹水 (+),两肾叩痛(+)。胸透示: 右胸腔积液,两肺纹理增粗。舌质淡苔黄,脉沉细滑。

治法: 宣肺利尿,清热解毒以治其标。

方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炙麻黄15g,连翘9g,赤小豆30g,生黄芪30g,防己12g,茅根30g,坤草30g,蝉蜕9g,车前子15g,金银花30g,乌药9g。水煎服,日1剂。

1月13日,四天来病人恶心呕吐明显,小便量特别多,乏力,出虚汗,食欲不振,大便稀,腹不痛,浮肿逐渐消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 浮肿已消,脾肾仍虚,当治以温阳化水,补肾健脾固精。

方药: 五子衍宗丸加六味地黄丸加真武汤加减。
覆盆子30g,车前子12g,五味子9g,枸杞子12g,菟丝子15g,熟地18g,山药21g,山萸肉12g,云苓15g,泽泻12g,二丑各12g,熟附子21g,生山药12g,坤草21g,陈皮6g。水煎服,日1剂。

服药12剂,诸症消失,检查一切正常。

3年后随访,病人健康无恙,已结婚生子。

按: 此案开始因水邪充斥三焦,采用开鬼门、洁净府之法治疗,水邪很快排出体外,邪除而正气虚突出出来,及时采用固先天补后天之法,脾肾双补,且补中留泻,使患者在短期内康复。为什么如此重症竟然治疗这么快,原因有二,一是年轻,正气未衰; 二是用药得当,方证对应。

例二

张某,女,50岁,于1986年10月28日就诊。

主诉: 颜面浮肿,小便短少半年。

病史: 自述半年前,出现颜面浮肿,腰痛,小便短少,曾去北京、天津等地医院检查:蛋白 (+++),红细胞1~2个,尿素氮31.5mmol/L。确诊为 “慢性肾炎”,“尿毒症”。应友人之邀,前往出诊。现症: 面部有中度浮肿,呕吐下利,不思饮食,小便短少,自觉口苦思冷饮,脉象浮数,舌淡红而少津,舌苔中间老黄,略见黑色,舌唇干燥。

中医诊断: 水肿 (正虚邪实,湿热久蕴)。

西医诊断: 尿毒症。

治法: 滋阴补肾,清热利尿。

处方: 熟地12g,覆盆子15g,黄柏12g,知母12g,竹茹20g,石斛12g,栀子10g,黄芩7g,白芍12g,白参12g,甘草7g。7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 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忌食油腻,调畅情志。

二诊: 1986年11月4日。脉象转为沉而有力,舌苔已退,吐泻止,面部浮肿仍未减。根据症状的变化,胃热已除,可减去栀子、黄芩。由于面部浮肿可加入荆芥穗12g,枳壳12g,茯苓15g。加枳壳而利气,茯苓以渗湿。

检查尿素氮已降至24.9mmol/L。

三诊: 1986年11月15日。脉症较前好转,舌苔薄白舌体胖嫩。

处方: 人参15g,白术13g,茯苓15g,覆盆子17g,熟地15g,泽泻13g,女贞子15g,车前子15g,黄柏12g,知母12g,杜仲15g,荆芥穗10g,甘草5g。8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 1986年11月24日。脉症均有明显好转,服前方后头有微汗出,面部浮肿已除,但午后有微热。前方减荆芥穗,加入龟板、蒲公英。查尿素氮降至10.9mmol/L。

上方连服10余剂,基本治愈。

【按】 患者虽然久经治疗,已伤肾阴而湿热未减。小便不利,下关闭塞,湿热之邪逆于上,为吐为利也。综合以上脉症,病系正气虚邪气实也。正气虚,肾之正气虚也,湿热之邪实也,病乃湿热久蕴于肾。脾肾两虚,邪毒内浸,湿热久蕴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要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惑者问曰:

张老,患者病吐泻,不用止泻止呕药,反而用栀子、黄芩苦寒之品,是否损伤中气,其泻益甚乎?

答惑者: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损者温之,劳者温之。今患者之泻乃因于热,非苦寒不能损其势。古人云 “有故无殒”即此义也。请观之自知其效矣。

惑者问曰:

张老,关于患者之病,西医已视为危症,作腹膜透析功效不佳,进一步就需做肾移植手术治疗。为啥服中药效果之速,请张老师明示用药之妙。

答惑者:

本例尿毒症治疗用药之理,其中并无妙意,只能明告个人的用药主张。中医治病主要是坚持中医特色,辨明寒热虚实,审症求因,严密遣方用药,详察病机转化。关于客观指标,只能作治疗的参考,不能作为用药的依据,因为中药主要是以气味为准则,何况尚无明确治尿素氮的中药呢。我的意见是否正确,还应当在实践中探求。

水肿之证,在《灵枢》 则有水胀、肤胀、鼓胀之别。

《金匮要略》 则又将水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及五脏水病等。明代张景岳则将水肿与鼓胀并为一篇,统称之肿胀。从以上可以看出,古人对水肿证候的分类可谓详细,从治法上仲景则云: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后世皆奉之为圭臬。医者当知古人意,不必泥其法,腰以上肿必有可发汗之表证方可发之,若遇有表证之水肿不可徒事清利,当先解表,仲景乃示人勿以引邪入里之戒。张景岳于肿胀辨证中则提出 “气、水”二字以尽之,此论虽为甚得其要,然亦似有未尽其义者,若以肿胀辨证当属确论,若以水肿辨证则觉欠妥,后人有以阴水、阳水分之者,颇得水证之旨,非独辨证当从阴阳中求之,治法也当求其何脏阴阳之偏衰,方能无误。若风水、皮水兼有表证汗之可解者,此证属阳,多为实证,其病易治,辨证也不甚难。至若所谓正水、石水亦即所谓里水者,固属阴证,其证多虚,若能辨阴阳,洞悉其虚实,可谓得其要领。张景岳云: “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知水肿关乎三脏而为虚,则当于三脏之中辨其何脏之阴虚抑或阳虚,则水肿之证思过半矣。

例三

患者孙某,男,33岁,工人。

孟冬来初诊。浮肿半年余,常易感冒,小便短少,经中西医多次治疗,效果不著。近因气候变化又患感冒,病情加重,浮肿尿少更甚,经休息治疗,感冒虽已,浮肿不退,举家惶惶,因来就诊。门诊检查后收住院治疗。

症见全身浮肿,浮肿以下肢明显,按之凹陷不起。面色苍白,呕吐频繁,脘腹胀满,口中自觉有尿味,腰膝酸困,神疲乏力,动辄出汗,胃纳甚差,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濡细无力。

西医检查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腹水征阳性,肝脾未触及。尿检: 尿蛋白 (+++),红细胞 (+),少数白细胞及颗粒管型,酚红排泄试验为零,非蛋白氮90mg%,二氧化碳结合力23容积%。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 (尿毒症)。

证属肾阳衰微,脾阳不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今呕吐不能食,乃后天胃气将败矣,亟救勿失。法当降逆止呕,健脾和胃治之。

处方:白术12克(土炒) 赤茯苓12克 砂仁6克 半夏8克(姜炒) 陈皮9克 竹茹10克 甘草5克 生姜4片伏龙肝30克(研细末,水飞,纱布过滤,用伏龙肝水煎诸药)二诊:服上方数剂后,呕吐逐渐好转,略能进一些食物,精神稍振。标急已解,转治腹水。治以温阳利水。

处方:白术12克 茯苓皮30克 大腹皮12克 泽泻10克猪苓10克 车前子12克 陈皮9克 生姜皮9克 薏苡仁12克 桂枝8克 附子9克(炮)方以桂枝、附子温运阳气;伍猪苓、泽泻、车前子、茯苓皮、大腹皮助膀胱气化,温阳渗湿,利水消肿; 白术、薏苡仁健脾除湿;生姜皮温阳利水; 陈皮理气和中止呕。合而用之,有退阴寒、温阳化水、实脾除湿之功效。

三诊: 上方服3剂后尿量即增,浮肿见消,继以上方加减,服10余剂,小便增多,浮肿逐日消减,但腹水排除较慢。治疗月余,查尿蛋白 (+++),红细胞2~4个,白细胞(-),肾功能未见明显好转。继以温阳利水、健脾消肿方法治之。服药40余剂,浮肿、腹水基本消退,足踝部尚有轻度浮肿,食欲、精神均明显好转。仍腰膝酸困。此脾胃运化增强而肾阳不复,故宜以培补肾阳之剂巩固疗效,方取桂附八味之意,加味治之,名曰固肾温阳汤。

处方:熟地10克 山萸肉10克 丹皮9克 山药12克 云茯苓9克 泽泻9克 紫油桂6克 附子9克(炮) 牛膝9克 黄毛鹿茸1克 紫河车1克(以上2味,研细末,另包,分2次冲服) 巴戟天10克 生杜仲10克 胡桃肉10克 (嚼服) 车前子9克围绕本方加减,治疗半年之久。尿检: 尿蛋白 (+),肾功能日趋恢复,患者有时仍觉腰膝酸困,能到附近公园游走。继服三肾保元丸。

处方:熟地30克 山萸肉30克 鹿肾60克 驴肾90克 海狗肾10条 核桃仁60克 炙黄芪30克 当归30克 河车粉60克 枸杞30克 山药30克 白术30克 寸冬30克泽泻15克 巴戟肉25克 云茯苓25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9克,日服2次。前后治疗近1年,终于使这例肾功能衰竭病人完全治愈,屡次尿检均正常。

【按】张介宾尝云: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喻嘉言则谓: “惟脾、肺二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浸灌表里,无所不到也……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合,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 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为肿。”由此看来,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中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脾为制水之脏。在治疗上,张仲景谓: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张介宾则主温补: “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总之,本病治疗当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指导思想,酌用发汗、利尿、逐水、健脾、补肺、温肾、降浊等法,次第用之,有法有方,然后有效。本例水肿,按西医定为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已属难治之症,但余根据病情变化的整个过程,视其轻重缓急,首用治标之法降其吐逆,安其胃气,继之温阳淡渗通利小便,尔后扶正固本,培补脾肾,终以扶正温补肾阳,兼益肾阴,经较长时间的治疗,最终使颇难措手之危重病者转危为安。

例四

患者李某,男,58岁,住院号16721。慢性肾炎已十余年,因头痛发热、浮肿,尿蛋白+++,血非蛋白氮150ml而入院,经诊断为尿毒症,除西药治疗外,邀中医会诊: 诊得浮肿尿少,腹胀腰酸,头晕颇甚,心慌气急,肢冷纳差,食后呕吐,舌质紫黯,苔白腻,脉弦滑。为阳虚血瘀,浊阴上逆,拟温阳降浊,活血攻下。处方: 制附子30克 (先煎),生大黄9克,桃仁9克,当归15克,桂枝6克,白术、茯苓、猪苓、干姜、泽泻各9克,党参、黄芪、姜半夏各15克,陈皮6克。连续服半月,非蛋白氮降至44.5mg,尿量增多,肢肿消退,头晕明显好转而出院。

按: 在肾病后期,由于脾肾衰败,湿浊凝聚,郁阻中焦,胃气不降,浊阴上逆,经脉瘀阻,症见面色晦滞,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头痛烦躁,甚者昏迷抽搐,常以活血温阳,攻下降逆而收效。本方生大黄为关键用药,取以荡涤浊阴之邪下降; 大黄得桂枝、桃仁,有桃仁承气汤之意,取活血逐瘀,疏通经络之功; 大黄得附子、干姜、党参又有千金温脾汤之意,取温阳祛寒,健脾益气之效,病至后期,务必多项式、多层次、多方向进行辨证施治。

例五

张某,女,25岁。

初诊: 1971年4月5日。

主诉: 慢性肾炎已5年。

现病史:5年前,患慢性肾炎,反复发作,面目一身尽肿,屡治无效。近一年来,病情加重,头昏,头痛,肢体困乏,嗜睡,动则气喘不止,腰部酸痛,小便不利,月经已闭年余。近来又添厌食,恶心,呕吐,口渴,已数日水米未进,全靠输液维持。小便短少,渐致癃闭。

检查: 尿比重1.01,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总有++++,颗粒管型++。二氧化碳结合率26容积%,非蛋白氮80毫克%。脉虚弱,舌淡苔少。

分析: 慢性肾炎,日久不愈,致肺、脾、肾三脏阳虚,阳不化水,水湿内停,浊气上逆而成关格重证。

中医诊断: 水肿、关格。

西医诊断: 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

治则: 此时病情危重,急用汤药补气回阳,化气行水,祛浊利尿,降逆止呕; 继用民间验方白扁豆散加味制成散剂,重剂轻投,补脾养胃,温肾理肺,阳气旺盛,气化水行,诸症自已。

方药:

1.汤方: 党参30克,鲜生姜、茯苓各15克,附片、白术、炙甘草、白芍、地肤子、木香、陈皮、法半夏、吴茱萸、砂仁各10克,白茅根30克。一日1剂,水煎。3剂。

2.白扁豆散一料,少量多次干嚼服。

二诊: 1971年7月8日。

来信云: 服上汤方9剂后,厌食、恶心、呕吐已平,水肿减轻,继服散药至今。现仍时有浮肿,肢困嗜卧,腰部酸痛,头昏痛虽已大见好转,但仍偶有发作,动则气喘,月经照闭不行。查尿: 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管形已未见。仍宗上方加当归、茺蔚子、泽兰各60克。

三诊: 1971年9月26日。

患者与其爱人又亲至武汉来云: 上药尚未服完,肿胀全消,精神体力饮食均正常,月经已潮。查尿: 蛋白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少许。仍宗上方续服。

四诊: 1971年10月30日。

来信云: 不仅基本已病愈,且已怀孕,要求给方保胎,防止病情复发加重。查尿: 蛋白极少许,红细胞少许。按初诊方2去木通,加当归60克。

五诊: 1973年2月6日。

来信云: 前后续服白扁豆散4料,所有症状完全消失,尿检正常,去年已产一子,身体健康无病,本人已能参加各种劳动。

例六

李某,女,21岁。

初诊: 1971年7月15日。

主诉: 发现慢性肾炎已3年。合并尿毒症已住院3个月。

现病史: 3年前,发现慢性肾炎,今年4月病情加重,住武汉某医院治疗。现面目肢体浮肿,虽常用利尿药,浮肿亦不减。肢体困重,疲乏无力,自汗出,但欲寐,呼吸困难,经常呕吐,无法进食,口渴不欲饮,小便点滴而出,月经已闭,不能行动。

检查: 神识不清,反应迟钝,面色晦暗,淡白无华,倦卧不语。脉沉无力,舌暗淡,苔白滑。尿比重1.01,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二氧化碳结合率24容积%,非蛋白氮112毫克%,酚红试验15%。

分析: 此乃肺、脾、肾三脏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浊气上逆而成关格危证。其命门之火不足,又为阳虚之根。

中医诊断: 关格; 水肿。

西医诊断: 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

治则: 益火培土,补气回阳,化气行水,降逆止呕。

方药: 红参、鲜生姜、茯苓各15克,附片、白术、炙甘草、白芍、地肤子、陈皮、法半夏、吴茱萸、砂仁各10克,白茅根30克。一日1剂,水煎服。3剂

二诊: 1971年7月19日。

服上方3剂,现神识已清,恶心呕吐大减,小便已通,面肢浮肿稍轻,四肢转暖,汗出减少,余症未除。脉沉缓无力,舌暗淡,苔薄白。仍宗上方服3剂。

三诊: 1971年7月24日。

服上药后,精神转佳,体力大增,恶心呕吐已平,浮肿减轻,已能进食稀粥,可搀扶下床活动,视面色淡白无华,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无力。今查尿常规: 尿比重1.014,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查二氧化碳结合率36容积%,非蛋白68毫克%,酚红试验40%。

方药:

1.肾炎轻症方服10剂 (见肾炎轻症方药、用法)。

2.白扁豆散一料 (见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方药”)。

四诊: 1971年8月25日。

服以上汤药1个月,散剂未服完,浮肿已消。精神体力尚佳,知饥欲食,二便正常。查尿常规: 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查二氧化碳结合率25容积%,非蛋白氮38.5毫克%,酚红试验80%。仍宗上方续服,白扁豆散续用,以冀除根。

五诊: 1971年12月20日。

其母来表谢意云: 服白扁豆散至今,浮肿再未复发,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均正常。

按: 前人认为 “水肿”病根在肾,早有 “其本在肾”、“肾者主水” 的记载。然肾虽为水之总司,必赖三焦之决渎,膀胱之气化,脾之转输,肺之通调,肝之疏泄,各脏相互协调,方能无病。否则水气阻滞于某一经络或脏腑之间,则诸脏相互影响,乃使水病发作,非独肾脏为病,所以专从肾脏论治,有的效果不显,其原因或在此。根据临证需要,本病在治法上,当根据新久轻重,立法用药。

第一,轻证: 由于水气在肌腠浅表,用重剂则药过病所,故仿叶天土治肿胀法,用轻苦甘淡、微辛微温之剂。用淡豆豉、香薷、紫苏、杏仁以开泄腠理,宣通气机; 茯苓皮、通草、桑白皮、六一散、车前草、地肤子以通利小便;陈皮、厚朴、姜皮以理气调中。诸药合用,使腠理开,水道通,小便利,则水肿自已。

第二,重证: 由于水气泛滥于经络脏腑,用轻剂则药力不能胜任。故仿仲景真武汤,修园消水圣愈汤,林一乌消水肿方,合而为剂。用麻黄、桂枝开太阳以发汗; 细辛、附子入少阴以温肾; 白术、茯苓、泽泻、木通、车前子、地肤子健脾以利小便; 红豆饭、大麦芽以利水健脾消积; 知母清肺滋肾,利二便消浮肿; 白芍敛肝脾之阴,和血脉利小便; 陈皮理气调中; 生姜宣肺利水。诸药合用,温少阴、开太阳、补火健脾、利尿消肿,使表里水气一齐尽解。

第三,慢性肾炎,日久不愈,正虚邪实,或尿毒症已濒于危险阶段,出现“癃闭”、“关格”等证。此时若投微量轻剂,则不能祛邪,若用大量重剂,则又恐伤正。故采用民间验方白扁豆散,重用温中利湿、养胃健脾之白扁豆为主,佐以行水消肿之红饭豆,散结除胀之大麦芽,使以逐水去瘀之土鳖、蝼蛄,更辅以治肾炎重证之全方,炒研为散剂,每次只服6克,每日3次,乃重剂轻投,急药缓用,补而不滞,行而不峻。如能耐心坚持服药,不欲急于求成,多能转危为安,并有完全治愈者。若现“癃闭”、“关格” 等危重征象,可按辨证施治原则配以汤药,随证治之。

第四,无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其他病因所致肾炎水肿,均可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分为三型论治。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4:34:55

尿毒症患者如何用中药保留灌肠

尿毒症是肾脏疾病的后期表现,病程长,症状明显,虽然透析和肾移植有控制病情及延长生命的效果,但在达不到透析标准或透析、经济能力 的限制,而使用中药保留灌肠,增加尿毒素的排泄,也可收到较好的排毒效果。目前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常规疗法。

中药保留灌肠也称“结肠透析”疗法,是把结肠作为半透膜,其滤过面积相当于肾小球安静状态下开放的滤过面积总和,是体内液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良好场所,因而利用灌肠疗法,可降低体内毒素,延缓肾衰对机体所产生的作用。通过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血尿素氮水平下降,症状也随之改善。(肌酐在300-500umol/l),是中药治疗的黄金阶段。
常用中药灌肠的方药有生大黄(后下),煅牡蛎,蒲公英,蛇舌草,土茯苓等水煎至药液剩
100~150毫升,待药液晾至37 5℃时,高侧卧位(臀部抬高,侧卧)灌肠,每日1—2次,保留40~
90分,以患者每日排稀便3~4次为宜。对胃肠功能不好的腹泻、痔疮出血的患者应慎用。

摘自华琼主编《肾与尿路疾病答疑解难》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4:35:09

治疗尿毒症的特效秘方
尿毒症即肾功能衰竭,由各种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晚期,使肾实质受到严重损害所致的临床综合症,病因主要由球肾炎、慢性肾孟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前列腺肥大,恶性高血压,遗传性肾炎等肾脏病持续进展而引成。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萎黄或灰黑色,眼睑浮肿,血压升高,心律紊乱,皮肤干燥,瘙痒,皮疹,口带尿臭,倦怠眩晕,嗜睡,腿多综合症;晚期出现腹泻,严重贫血,胃肠道穿孔,出血模样震颤,并发心包炎,胸膜炎,大呼吸,病理性骨折等症。本病发病率高,复发率,死亡率也较高,中西医治疗,缓解病情,延长生命,现无特效根治良方。透析疗法技能高,费用高,普通患者极难承受。本师临床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取得疗效令人极为满意,今献出如下:

处方:大黄65克,生牡蛎35克(先煎),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取液,每用200——250毫升灌肠,保留30分钟,灌肠2次,连续用药直至痊愈。疗效:灌肠5——7天,有效率达100%。

注意:灌肠时病人侧卧,并垫高臀部30分钟排出。

处方:滑石5克,菌陈3克,黄芩3克,菖蒲2克,牛膝2克,大黄2克,木通2克,川贝2克,射干1.5克,连翘1.5克,薄荷2克,豆蔻1.5克,白药1克,共为一剂。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0克,日服3次,连服30天为一疗程,直至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服药30——100天,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6%以上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14:35:23

心衰,肾衰(尿毒症早期)特效救治绝技
1)胎盘注射液,鹿茸注射液各2毫升,混合分注足三里,气海,关元,内关.
2)火针:中极,中脘,长强,足三里,大棱。

3)三根艾条抓一起熏烤命门,涌泉各一小时.

4)心肌或肾有炎症者,万不可用消炎药!可口服大蒜素,鲜鱼腥草根(捣泥).

此系民间医邓添文所创,一次操作完毕,几乎每位患者都能立见奇效!除注射考虑肌肉吸收问题可隔天进行外,其它方法每天视情施治,偶有施治过程感觉"虚火"上升者,用适量细辛末调生姜泥夜敷涌泉穴即可.临床救治多人,如法施治,疗效常可令人惊叹!!此方法几乎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极度虚弱病人都可立见奇效!强壮亢进者不需此法外,几乎没有副作用!医本仁术,不应私秘,转帖救人,亦仁者之行为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尿毒症治疗经验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