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张之文老中医运用刘氏桔梗散治疗上焦热证可放胆用之,鲜有不效者

[复制链接]

6281

主题

1810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2677
发表于 2024-4-25 11: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桔梗散的源流

刘氏桔梗散乃“金元四大家”之首刘河间所制,“如身热、脉洪、无汗、多渴者,是热在上焦,积于胸中,宜桔梗散主之”。(《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解利伤寒论》)方由薄荷、黄芩、甘草、桔梗、连翘、山栀子、竹叶所组成。细考其方,实由凉膈散减芒硝、大黄加桔梗、竹叶而成。然《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却言:“张洁古减去硝、黄、加桔梗为之舟楫浮而上行,治上焦之热,便不实者宜之。”故人或谓此方为张元素所创,张教授认为,此实误也。桔梗散主要功效在于辛凉开达、清热宣肺,故为后世温病学家所重视。王孟英在《温热经纬·方论》中称之为清心凉膈散,并对其主治功效作了介绍。余霖认为此方可退胸膈及六经之热,并倡导再加重用石膏,直人肺胃,先捣其窝巢之害,以之专治疫疹初起之证?。张教授曾指出,余氏清瘟败毒饮即实由桔梗散、黄连解毒汤、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合成,后人皆谓由银翘散组成,误余氏原意也。再如俞根初、杨粟山等人亦对桔梗散有较多论述。

二、桔梗散的理论基础及方义

张教授认为,桔梗散是轻清宣气法的代表方,轻清宣气是邪气初人气分,用性质轻清之品宣畅气机,透热外达的治法。轻者,质轻味薄,能扬散宣通,宣畅气机及透邪;清者,性凉,可凉泻而透邪热。正如何廉臣所说:“兼风者,透风于热外,刘氏桔梗汤(散),加味栀子鼓汤二方最灵而稳。”(《重订广温热论·验方妙用》)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桔梗散方中桔梗、薄荷质轻宣肺,使邪有出路,由气分透于卫分而出,竹叶、黄芩、栀子、连翘清气,使邪气从气分而化。诸药合用,含“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其中桔梗能宣肺、利咽、排痰,可做舟辑之品,载诸药上行。行之医话公众号整理编辑   如见咳嗽,则宣肺排痰;如见咽痛,则利咽止痛;如见热重,则引诸药人上焦,疏风清热。何秀山在《通俗伤寒论·发汗剂》按语中言道:“刘河间桔梗汤,君以荷、翘、桔、竹之辛凉,佐以栀、草之苦甘,合成轻扬之良方。善治风温风热等初起症候,历验不爽。”此论可谓精辟。

三、桔梗散的临床运用

桔梗散运用的主要病机是上焦热证,风热郁于肺经。“上焦热无它证者,桔梗汤(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热论》)。一般认为,上焦病证主要见于心肺二系。肺热壅盛,肺气不宣,气机郁滞则咳嗽、胸闷,痰热互结则咳痰不利;咽为肺之门户,肺热上灼咽喉则咽喉肿痛,咽部灼热感。邪热扰心则烦躁不寐,口舌生疮,口苦,“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心火旺盛可见颜面、皮肤疮痈。

1、治疗灼口综合征

田某,女,47岁。2010年5月7日初诊。

舌尖灼热,伴口干、口苦近2年。稍尽辛辣食物则症状加重,舌尖起裂口,外院诊断为“灼口综合征”。自诉已服大量中、西药,效果不明显。现心下痞满,大便干燥,2、3日一行,心烦易怒,少寐疲乏。舌尖红,苔白厚,脉细缓。

证属素体阴虚,兼见痰热扰心。先拟清心涤痰。

处方:刘氏桔梗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药用:薄荷(后下)、黄连、炒栀子、槟榔、芦荟、炙远志、砂仁(后下)10g,桔梗、黄芩、连翘、竹茹、法半夏、茯苓各15g,竹叶、枳实、郁李仁、柏子仁20g,酸枣仁30g,甘草3g。

5月14日二诊:上方服7剂,诸症有好转,白厚苔渐退,大便稍通畅,原方减芦荟、远志,加麦冬、薏苡仁15g。

5月21日三诊:上方服7剂,症状明显缓解。

四、五诊先后减去薄荷、栀子、竹叶、竹茹、槟榔,加生地10g,白芍15g玄参、明沙参20g,再服10剂而愈。

按: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多见于舌部),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的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患者舌尖红、灼热、口苦、心烦易怒,是心火上炎,煎津为痰,痰热扰心所致。心下痞满,少寐,苔厚,是痰热结于脏腑,脉细缓是素体阴虚。张教授认为,患者正值更年期中,故有一派阴虚火旺之像。清热不能伤阴,养阴不能碍邪。故先以桔梗散清上焦心火,黄连温胆汤清热涤痰,并加槟榔、芦荟通腑泻热,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砂仁行气化湿。待热渐去,湿渐化,逐渐转变为方药重心,终以养阴清热,养血安神而愈。

2、治疗风热咳嗽

岳某,男,69岁。2009年11月27日初诊。

咳嗽2周,咳少量黄痰,咳痰不利。伴咽喉痒痛,流黄浊涕。颜面潮红,时潮热,舌红苔黄偏厚,左脉中取较弦。患者体胖,呈痰湿体质,素有高血压病史。

张教授认为此是风热挟同肝热,犯肺而咳。

处方:刘氏桔梗散、泻白散、小陷胸汤合方加味。

药用:薄荷(后下)、炒栀子各10g,荆芥、竹叶、黄芩、法半夏、全瓜蒌、杏仁各15g,辛夷、桔梗、枳壳、连翘、桑白皮、地骨皮、前胡各20g,甘草3g。

11月30日二诊:上方服3剂后,咳嗽缓解,咳痰较容易,效不更方,原方减辛夷,加麦冬15g。

12月4日三诊:原方再服3剂,诸症基本缓解,脉象依然弦劲,原方减荆芥、竹叶、前胡、连翘、加益母草、车前草、钩藤(后下)20g,牡蛎(另包)30g,麦冬15g。患者后因它疾就诊,言道上方服5剂后咳嗽基本缓解,潮热感也有好转。

按:患者咳嗽2周,且有咽痒痛,流黄涕,显是外感咳嗽,风热犯肺,故以桔梗散轻泄胸膈肺热,三拗汤宣肺止咳。邪热壅肺,煎津为痰则见胸闷、咳黄痰、咳痰不利,故以小陷胸汤分解痰热。张教授指出,轻清宣气法往往与分解痰热药物合用,即轻清胸膈痰热,如何廉臣所言:“其轻清气发痰热,如叶氏蒌杏桔贝汤(蒌壳、杏仁、桔梗、贝母、枇杷叶、冬瓜子、冬桑叶、橘红,叶氏验方),此皆能清化肺气及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俾气分伏热,上能从咯痰而出,下能从小便而出。”(《重订广温热论·验方妙用》)张教授指出,小陷胸汤分解痰热效果更佳。古人或言小陷胸汤用于治疗咳黄痰,咳痰不利,实咳白粘痰亦是痰热互之表现,亦可用之。因桔梗散疏风之力稍弱,此是外感咳嗽,故可加荆芥、辛夷、蝉蜕等疏风清热。又言:“治痰先治气”,“气行则痰行”小陷胸汤治痰热互结,咳痰不利,还需加枳壳、枳实、青皮、陈皮等行气祛痰。外感咳嗽,三拗汤本十分适合,但患者素有高血压,麻黄辛温动阳,故不宜。患者肝阳上亢,血压偏高,则见面潮红,时潮热,脉弦劲。木火刑金,内外合邪,则咳嗽更剧,故张教授加泻白散平肝泻肺。二诊时咳嗽明显缓解,故减去祛风药,再加益母草、车前草利水降压,钩藤、牡蛎平肝潜阳。先散风热,再平肝阳,则咳嗽易止。

3、治疗咽炎、扁桃体炎

袁某,女,27岁。2010年6月14日初诊。

咽干、咽痛近两年,加重半月。咯粘稠痰,痰色微黄,不咳嗽,咽部异物感,检查发现咽后壁充血,侧索部位少许粘痰。患者素有咽炎史,为阴虚体质,近日口中异味,眼眵较多。舌色不荣,苔薄黄欠润,脉细数。张教授认为此是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当急清热通窍为要。处方:刘氏桔梗散加味。

药用:薄荷(后下)、炒栀子、黄连10g,黄芩、大青叶、枳壳、全瓜蒌、法半夏、厚朴各15g,连翘、桔梗、竹叶各20g,甘草3g。

6月21日二诊:上方服5剂,诸证明显缓解,患者诉睡眠一直不好,乃去薄荷、厚朴,加酸枣仁30g,炙远志、石菖蒲10g。

6月28日三诊:上方再服5剂,睡眠有所缓解,咽干,咽痛,异物感基本消失,上方去大青叶、黄连、全瓜蒌、竹叶,加明沙参、麦冬、玄参、丹参15g,酸枣仁45g,继服7剂而愈。

按:患者咽干痛,咯黄稠痰,苔薄黄,显是风热挟肺热侵犯咽喉所致,故以桔梗散疏风散热,清上焦热。因桔梗利咽效佳,但解毒力量不够,故加用大青叶、枳壳、厚朴行气,瓜蒌仁、法半夏祛痰。二诊时急性咽炎已得到控制,但患者睡眠较差,故加酸枣仁、远志、菖蒲宁心安神。三诊时咽炎已基本缓解,但患者有慢性咽炎史,且素体阴虚,脉细数,故合用麦门冬汤养阴清热。张教授认为,咽炎发作,咽后壁充血时需加大青叶、板蓝根等解毒利咽。而慢性咽炎,后壁黯红者乃邪毒致气血瘀滞,且何廉臣日:“凡用清凉,须防冰伏,必佐活血疏畅,恐凝滞气血也。”(《重订广温热论·温热总论》)故需加丹参、桃仁等化瘀通窍。张教授临床十分注重患者体质,如本例患者素体阴虚,故常合以麦门冬汤。如是气虚体质,常合以补中益气汤。如是阳虚体质,常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笔者曾见一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身热气虚患者,张教授以桔梗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数剂而愈。

4、治疗颜面痤疮

段某,女,2l岁。2010年8月6日初诊。

近两年来颜面散发红色丘疹,时轻时重,部分丘疹有脓点,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平时出汗多,口干口苦,晨起咽干,时常烦躁,小便稍黄。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证属肺卫蕴热,上熏头面,发为痤疮。

处方:刘氏桔梗散合仙方活命饮加减。薄荷(后下)、桔梗、炒栀子、黄连、白芷、浙贝母、金银花各10g,黄芩、连翘、竹叶、桃仁、薏苡仁15g,皂角刺各5g,甘草3g。

8月9日二诊:上方服3剂后,口干苦等证缓解,病重药轻,仍宗原法并加重剂量,处方:炒栀子、黄连、浙贝母、白芷、金银花、蒲公英各lOg,黄芩、桔梗、桃仁、赤芍15g,竹叶、连翘、薏苡仁各20g,皂角刺5g,甘草3g。

8月13日三诊:上方服4剂,颜面丘疹减少,部分色素沉着变淡,原方减竹叶、皂角刺、蒲公英、变桔梗、桃仁各10g,连翘、薏苡仁各15g,加丹皮、麦冬各15g。

8月20日四诊:上方服7剂,丘疹明显减少,色素沉着正逐渐消退,汗出正常,苔白稍厚,脉微浮滑。因患者要去异地上学,要求服免煎中药,张教授认为患者情况良好,准其要求,处方:桔梗、炒栀子、黄连、连翘、金银花、砂仁、生地、丹皮、赤芍各10g,黄芩、薏苡仁各15g,浙贝母、白芷、桃仁各5g,甘草3g。嘱其可服此方10余剂以巩固疗效。

按:痤疮,中医习称“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自粉汁”,“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可见古人已认为上焦热重是痤疮的主要原因。故张教授主以桔梗散上焦风热,因桔梗散解毒之力不强,再取仙方活命饮之意,加浙贝母、自芷、皂角刺排脓散结,金银花清热解毒,桃仁活血散瘀,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二诊时症状似有缓解,乃加重原方剂量,再加蒲公英解毒,赤芍化瘀。三、四诊时由于丘疹减少,乃逐步减去、减轻解毒散结之药,加丹皮、生地等凉血散瘀,以奏全功。河间善用寒凉药治疗外感热证,创辛凉解表法,表里双解法,故后人亦称其为温病学之鼻祖,而桔梗散可算是其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张教授认为,桔梗散为治疗外感热证之祖方,后世之银翘散、桑菊饮、清瘟败毒饮皆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实际上,张教授临床运用桔梗散十分广泛,远不止上述病种。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论治,故张教授认为,临床上凡遇上焦热证,桔梗散可放胆用之,鲜有不效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