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回复: 0

小孩饭后经常肚子疼的原因及治疗-饭后肚子疼

[复制链接]

6663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31
发表于 2024-1-11 1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肚子痛是孩子的常见病症,3~7岁的孩子,有哪些常见的腹痛疾病呢?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症,但是由于引起腹痛的原因较多,家长在送孩子就诊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止痛药,否则就会掩盖发病时的症状 正文:

肚子痛是孩子的常见病症,3~7岁的孩子,有哪些常见的腹痛疾病呢?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症,但是由于引起腹痛的原因较多,家长在送孩子就诊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止痛药,否则就会掩盖发病时的症状,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观察,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些常见的腹痛症状,家长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并且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蛔虫病 腹痛特点

当环境改变或孩子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最为严重。 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

有时腹痛能自行缓解甚至消失,孩子则显得疲惫,等完全恢复后又可以照常玩耍。 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隔天发作,也可能每天发作数次。

腹痛原因

蛔虫的幼虫在小肠发育为成虫后,对小肠有毒性作用和机械刺激作用,使人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当成虫的数目多达数十条或数百条时,虫体可以互相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 且蛔虫有钻孔习性,常钻入阑尾、胆道引起阑尾炎和胆道蛔虫症,从而出现腹痛。 如何应对

近年来有许多对症的新药,疗效很高,且副作用很少,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四咪唑等,患蛔虫病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治疗。

特别提醒

蛔虫病在我国流行相当广泛,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其感染率可达85%以上。 所以应该以预防为主:

蔬菜要洗净煮熟,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给孩子勤剪指甲也很重要,因为指甲下面的污垢中常含有许多蛔虫卵。

急性阑尾炎 腹痛特点

开始时孩子感觉胃疼或肚脐周围疼,数小时后才转为右下腹部疼痛。

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孩子还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腹痛一般不太剧烈,但孩子常常蜷曲着右腿卧床或弯着腰走路,如果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疼痛的话,他的哭闹也与平时不一样,会蜷缩着身体,并且出冷汗。 哭闹如果超过3小时以上,家长应怀疑是否有患阑尾炎的可能。 伴随症状

小儿各年龄均可以得急性阑尾炎,而且比较常见。 除了腹痛,还会伴有以下症状:

1、恶心、呕吐:

大多数孩子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

2、发烧:

大多数患儿在腹痛出现后不久开始发烧,也有表现为哭闹与发烧同时出现。

3、怕揉肚子:

患儿怕家长或医生用力按压右下腹,该处腹壁肌肉发紧,孩子拒绝大人揉按腹部。 也有些患儿症状不典型,如有的患儿一开始就腹泻,很像肠炎。 如何应对

小儿阑尾炎的发展较快,时间稍长有阑尾穿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的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送孩子去医院。 特别提醒

由于急性阑尾炎常伴有发烧,所以腹痛不典型的患儿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感冒、腹泻,应该引起注意,仔细观察。

嵌顿疝 腹痛特点

孩子阵发性哭闹、腹痛、腹胀和呕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胀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

经医生治疗后,这种情况还可能反复发生。

腹痛原因

由于小儿哭泣、咳嗽、大笑、打喷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时)等原因引起腹压增加,从而使肠子进入腹股沟或阴囊进而造成腹痛。 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

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而造成腹痛。 如何应对

必须及时送孩子去医院治疗。

小儿胃肠生长痛 腹痛特点

有些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发生阵发性腹痛,多方检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疗肠痉挛和驱虫的药也无效。

其实,这种腹痛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小儿胃肠生长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腹痛部位以腹周为主,其次是上腹部。

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时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整个腹部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为肠绞痛,孩子疼痛难忍,还可听到咕噜的肠鸣音。

但这种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及活动即恢复正常。 腹痛原因

小儿胃肠生长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

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 这种腹痛多见于3~12岁儿童。

其机理是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机体的血液供给一时间相对不足,肠道在暂时缺血状态下,出现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

另外,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肠壁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的不协调,引起肠管平滑肌强烈收缩也会出现疼痛,所以医学上又称之为小儿肠痉挛。

如何应对

对于小儿胃肠生长痛,一般不需治疗。

如果疼痛严重时可热敷或按摩足三里穴及腹部,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能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必须请医生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确诊为胃肠生长痛。

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 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口服适量的颠茄酊,则能很快缓解疼痛。 细菌性痢疾 腹痛特点

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

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 腹痛原因

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主要是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细菌感染。 如何应对

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家长也可进行综合护理,辅助患儿缓解疼痛。

护理要点:

1、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给孩子玩的玩具可用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的。

患儿的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消毒。

2、为减少体力消耗和减少排便次数,应让患儿卧床休息。

孩子腹痛时可在他腹部放热水袋,但须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

3、如果婴幼儿大便又急又快,可让孩子把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他坐厕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

每次大便后可用温水洗净孩子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

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4、孩子如果呕吐频繁,可短期禁食,医生可能给孩子静脉补液。 家长则可喂孩子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 待病情好转,就可尽早进食。

这时,可以喂孩子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所以暂时不要喂给孩子喝。

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在孩子进食前半小时先让他服用消化酶类药物如胃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以防止消化不良。

5、慢性菌痢的患儿,常有营养不良,故家长更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除避免生、冷、不易消化和油腻的食物外,为使患儿能在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应结合患儿平时的饮食习惯,注意改进食物的色、香、味和多样化,以引起他的食欲。

过敏性紫癜 腹痛特点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

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

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 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 它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的。 有的小儿还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 如何应对

送孩子去医院治疗,本病多以中医中药进行对症治疗,可以达到祛邪固本的作用。 严重的患儿还需激素治疗,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轻症一周、重症4~8周便可痊愈。 患儿应卧床休息,限制进食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 慢性胃炎 腹痛特点

小儿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常为反复阵发性腹痛,多无规律,以脐上及脐周痛为主,常同时伴有上腹部压痛、厌食、消瘦、呕吐、泛酸等典型表现。 多数病儿有饮食不洁、饥饱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如何应对

小儿慢性胃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小儿慢性胃炎应以饮食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主。

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家长还可以从调整孩子日常的饮食入手。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维持患儿的营养摄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预防营养失调。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生活习惯安排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孩子进食刺激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