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回复: 2

白及

[复制链接]

6659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17
发表于 2024-2-5 09: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音注音 Bái Jí

别名 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

归经 归肺、肝、胃经。

性味 苦、甘、涩,微寒。

注意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功能主治 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各家论述

1.《纲目》:白及,性涩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

2.《本草经疏》:白及,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贼风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

3.《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气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窍气管之中,此属统体一身气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气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药,粘腻封塞,无益也。

4.《本草经百种录》:白及,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粘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邪自退也。

5.《本草求真》:白及,方书既载功能入肺止血,又载能治跌扑折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涩不涩,似止不止乎?不知书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涩之谓也;书言能治痈疽损伤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谓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

6.《重庆堂随笔》:白及最粘,大能补肺,可为上损善后之药。如火热未清者,不可早用,以其性涩,恐留邪也。惟味太苦,宜用甘味为佐,甘则能恋膈。又宜噙化,使其徐徐润入喉下,则功效更敏。其法以白及生研细末,白蜜丸龙眼大,临卧噙口中,或同生甘草为细末,甘梨汁为丸亦可。若痰多咳嗽久不愈者,加白前同研末,蜜丸噙化。

7.《本草便读》:白及,必虚而有热者,乃为相宜耳。虽禀收敛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与白蔹相近,故每相须而用。

8.《本草正义》:白及,《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别录》除白癣疥虫,皆以痈疡外敷及掺药言之。味苦辛而气寒,故能消散血热之痈肿;性粘而多脂,则能疗败疽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杀虫,则除白癣、疥虫,外疡消肿生肌之要药也。主胃中邪气者,则苦寒之品,能除胃热耳。惟贼风痱缓不收,其义未详,不敢强解。白及治肺痈,世每疑其腻滞而不敢用,然苦寒本清肺胃,又能补伤,苟非火焰极盛之时,而臭痰腥秽之气,已惭退舍,即可用以兼补兼清,不致助痰留患,与二冬、玉竹等比也。

9.《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10.《别录》:除白癣疥虫。

11.《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疹疱,令人肌滑。

12.《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13.《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痫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瘘,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14.《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15.李杲:止肺血。

16.《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17.《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复方

①治肺痿:白及、阿胶、款冬、紫苑等分。水煎服。(《医学启蒙》白及散)


②治肺痿肺烂:猪肺一具,白及片一两,将猪肺挑去血筋血膜,洗净,同白及入瓦罐,加酒煮热,食肺饮汤,或稍用盐亦可。或将肺蘸白及末食更好。(《喉科心法》白及肺)

③治咯血:白及一两,枇杷叶(去毛,蜜炙)、藕节各五钱。上为细末,另以阿胶五钱,锉如豆大,蛤粉炒成珠,生地黄自然汁调之,火上炖化,入前药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噙化。(《证治准绳》白及枇杷丸)

④治肺热吐血不止:白及研细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本草发明》)

⑤治疔疮肿毒:白及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上贴之。(《袖珍方》)

⑥治一切疮疖痈疽:白及、芙蓉叶、大黄、黄柏,五倍子。上为末,用水调搽四周。(《保婴撮要》铁箍散)

⑦治发背搭手:白及五钱(炙,末),广胶一两(烊化)。和匀,敷患处,空一头出气,以白蛰皮贴之。(《卫生鸿宝》白及膏)

⑧治瘰疬脓汁不干:白及、贝母、净黄连各半两,轻粉三十贴。前三味,锉焙为末,仍以轻粉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至二钱,滴油调擦患处,用时先以槲皮散煮水侯温,洗净拭干,方涂药。(《活幼心书》白及散)

⑨治跌打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永类铃方》)

⑩治刀斧损伤肌肉,出血不止:白及,研细末掺之。(《本草汇言》)

⑾治汤火伤灼:白及末,抽调敷。(《济急仙方》)

⑿治手足皲裂:白及末,水凋塞之,勿犯水。(《济急仙方》)

⒀治妇人子藏挺出:乌头(炮)、白及各四分。上二味捣散,取方寸匕,以绵裹内阴中,令入三寸,腹内热即止。日一度著,明晨仍须更著,以止为度。(《广济方》)

⒁治鼻渊:白及,末,酒糊丸。每服三钱,黄酉下,半月愈。(《外科大成》白及丸)

⒂治产后伤脬,小便淋敷不止:白及、凤凰庆,桑螺娟等分,入猪脬内,煮烂食之。(《梅氏验方新编》)

⒃治心气疼痛:白及、石榴皮各一钱。为末,炼蜜丸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下。(《生生编》)

⒄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粱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⒅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⒆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胜利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

⒇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21)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

(22)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23)冬季手足皲裂。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沾水。

(24)汤火全国各地。用白及粉调油涂搽。

(25)重伤呕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26)肺、胃出血。治法同上。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肺结核

经抗痨药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加用白及后能收到较好效果。据观察:60例久治不愈患者,用药3个月后,42例临床治愈,X线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或纤维化,空洞闭合,血沉正常,痰菌阴性,临床症状消失;13例显着进步,2例无改变。又40例有空洞的浸润型及厚壁空洞患者,服药后空洞闭合者24例,明显缩小者12例,病灶吸收好转者16例。有人认为,白及疗法以对于酪性病变为主的浸润型肺结核疗效较好;在症状方面以对咳嗽、咳血等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研粉内服。成人每日6~30克,一般用12~18克。3次分服。可连服数月,最多有服至2年的。此外,以白及粉3钱,每日3次分服,用于肺结核咯血13例,大都于1~3日内收到止血效果。

②治疗百日咳

白及粉内服,剂量为1岁以内0.1~0.15克/公斤体重,1岁以上0.2~0.25克/公斤体重。治疗89例,结果37例服药5天内症状显著减轻,15例于10天内显著减轻,6例无效,31例中断治疗。

③治疗枝气管扩张

成人每次服白及粉2~4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21例患者经1~2疗程,痰量显著减少,咳嗽减轻,咯血得到控制。

④治疗矽肺

每次服白及片5片(每片含原药1分),每日3次。44例单纯型患者,服药3个月至1年后,胸痛、气急、咳嗽、吐黑痰、咯血等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消失,体重增加,肺功能改善,血液浓枸橼酸钠反应有所进步。但X线改变不太显著。

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成人服白及粉每次1~2钱,每日3~4次。观察69例,大便转黄和潜血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5.17天和6.5天,平均住院19.7天。治疗中曾以白及内服加紫珠草注射进行观察,但疗效宋见显著提高。

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在严格规定的指征下,白及疗法可能使某些患者免去手术;获得穿孔治愈的效果。据29例观察,成功者23例,失败改行手术治疗者1例,发生膈下脓肿及十二指肠瘘者1例,死亡4例(1例是在白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休克,改行手术后死亡。3例入院时已呈垂危状态)。适应白及疗法的理想病例是一般所谓急性溃疡穿孔,或穿孔前溃疡症状不严重,属于缝合术指征范围以内的;如病变已呈局限化的病例,则更为合适,白及疗法的反指征是: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不够肯定者;㈡饱食穿孔者;㈢保守疗法即使获得成功,但仍须作延期手术者;㈣体检时已有明显腹胀、低位浊音,肛检有明显触痛或有肿块触及,估计腹腔内液体较多者;㈤患者一般情况已呈轻度不良者。治疗方法:先以胃管抽尽胃内容物,然后拔去胃管,用冷开水快速吞服白及粉3钱,冷开水量以不超过90毫升为宜。1小时后再重复以上剂量1次。第二天开始,白及剂量改为1钱,每日3次。第1天应绝对禁食,第2天可少量饮水或给流质;第3天开始可恢复半流质饮食。治疗过程中,抗休克、补液、输血及抗菌素的使用等与一股常规处理同,同时必须强调严格观察全身和局部症状的演变。如有全身情况恶化,如脉率增速、腹膜炎症状扩展或低位浊音程度增加等现象,应当机立断,立即改变治疗方针,采取手术治疗。实践中观察到,白及具有高度的粘性,可能在胃内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从而使穿孔堵塞,胃内容物停止外溢。治疗成功的病例,疼痛在1~5小时内开始显著改善,12~24小时内可完全消失,腹肌紧张及压痛亦随之改善。但亦有报道指出:服用白及后增加胃内容,促进了胃的蠕动,妨碍了大网膜的包绕和肝的覆盖,甚至有使包绕的网膜再度脱落的流弊;服用白及时的吞咽动作和恶心、呃逆足以增加腹内压,可使穿孔扩大和再穿孔;服用白及若不成功,白及糊流入腹腔,因其具有粘性,给手术清理腹腔带来困难,甚至促成术后肠粘连,故认为白及疗法并不理想。

⑦治疗结接性瘘管

用白及粉局部外敷,根据分泌物多少每日敷药1次或隔日1次,分泌物减少后可改为每周1次或2次。通常敷药15次左右即渐趋愈合。药粉须送入瘘管深部并塞满,如瘘管口狭小可先行扩创,清除腐败物。10例肺结核并发结核性瘘管患者,经敷药12~30次左右均治愈。其愈合后的瘢痕无特别隆起,且未见复发。实践证明,白及外敷,具有吸收与排出局部分泌物,恢复和增强机能,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清洁伤口,加速愈合等作用

⑧治疗烧伤及外科创伤

取新鲜白及削去表皮,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按1:10比例加入无菌蒸馏水,冷浸1夜,至次日加热至沸,以经灭菌处理的4号玻璃漏斗减压过滤。滤液分装于安瓿或玻瓶内,熔封。15磅高压蒸气灭菌30分钟,即成为白及胶浆。凡占体表面积约20%以内的局部外伤或第一、二度烧伤,均可应用白及胶浆涂敷治疗。涂药前,先以生理盐水作创面清理;涂药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固定。如无严重感染,可在5~7日后换敷。对感染创面需隔日换药1次。9例烧伤患儿(平均伤面为8%),2例阑尾手术切口及38例外伤患者(伤面平均为11%),均经1~3次治愈。白及胶浆用于一般外科创伤及烧伤,其治疗作用可能是:㈠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而增强机体的防卫能力,刺激肉芽组织增生;㈡对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在局部形成一保护膜,能控制及防止感染;㈢可缩短血凝时间,减少出血,从而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⑨治疗肛裂

取白及粉用蒸馏水配成7~12%的液体。待溶解后稍加温,静置8小时,过滤,成为黄白色胶浆。每100毫升胶浆再加入石膏粉100克,搅匀,高压消毒,便成白及膏。用药前先以温水或淡高锰酸钾液行肛门坐浴,然后用无齿镊挟白及膏棉球从肛门插入约2厘米,来回涂擦2~4次,取出。再用一个白及膏棉球留置于肛门内2~3厘米处,另取一个白及膏棉球放在肛裂创面,将涂有白及膏之纱布块敷于肛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全疗程10~15日。如第1次治疗不能往内塞药时,可先用多量白及膏敷于肛门部;第2日肛门括约肌松弛,棉球便可顺利塞入并来回涂擦。治疗11例,经3个月观察无1例失败。9例于第1次换药后便血消失,2例括约肌痉挛,经敷药1次后括约肌松弛,能顺利塞药,第2次换药便血即止。敷药后,第1~2次大便时全部无痛或疼痛减轻;6~10日肉眼观察创面全部愈合。认为获效原因,主要是由于敷药后能很快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及止痛止血,同时白及膏有润滑、保护创面、促进生肌的作用。

⑩其他

用白及制成的止血粉,对某些手术的皮肤、肌层切口的小血管出血和渗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拔牙后的止血效果更佳;但对切断中小静、动脉的止血效果不够满意。应用白及粉治疗血吸虫病晚期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出血,出血性紫癜,以及口腔粘膜结核性溃疡,均有一定疗效。又据报道,以白及粘胶质部分制成白及代血浆,经动物实验对失血性休克具有一定疗效,与右旋糖酐有相类似的作用;临床试用有维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压的效果。未发现抗原性,亦无明显副作用,无热原反应,对肝肾功能、血象、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无影响。试用时,有3人曾发生一过性的轻度发热(37.5℃以下),另有1人于第5次注射时曾发生过敏反应。上述情况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

6659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1 11: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芨的临床应用概况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 chbf.的块茎。性微寒,味苦、甘、涩,归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白芨是民间传统中药,应用广泛,本文概述了白芨近五年来的临床应用情况。

1  体内外出血证  

白芨所含胶质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使末梢血管内的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而局部止血,因而常用白芨治疗体内外诸出血证。如白芨、三七、血余炭细末,麻油调为稀糊状制成鼻衄膏,可治鼻衄。白芨蒲黄散(白芨、党参各3g、蒲黄炭0.5g)为基本方,血热妄行加黄芪、栀子、生地;阴虚火旺加百合、麦冬、当归;气血两虚加黄芪、白术、当归,辨证施治肺系咯血疗效满意。大黄、白芨、三七粉开水冲服或从胃管内注入治疗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为86%。张友政则以用阿胶白芨三七散加味用于崩漏、咯血、便血。宫颈糜烂症见黄白脓、血性带下者用银黄、蒲公英、白芨、苦参、黄芪共研细末外敷,疗效好。

2烧烫伤  

白芨胶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链球菌均有着较强抑菌作用,胶浆粘性大,易在局部形成保护膜,可控制和防止感染,有利于烧、烫伤创面愈合。如用大黄、黄连、地榆、黄柏、白芨、麻油、凡士林等制备成油纱布后敷贴于中小面积、轻中度烧伤部位,能缩短结痂、脱痂时间,促进愈合,效果甚佳。也有用血余炭、石膏、大黄、白芨组方用于浅Ⅱ度烧烫伤亦取得显著疗效  。

3  皮肤、口腔疮疡

  白芨、黄连、冰片、芝麻油制成白芨油用于褥疮,能促进创面愈合。采用白芨、黄连、冰片药粉撒在口腔溃疡处可治疗小儿口疮、牙龈肿痛属脾胃积热者。白芨涂膜剂能治疗口腔溃疡

4上消化道溃疡  

白芨可对粘膜吸附起到保护溃疡疮面的作用。如白芨粉20g,三七粉、紫珠草粉各10g,水调成糊状保留灌肠,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人参田七白芨散开水冲服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满意。

5  慢性中耳炎

白芨、五倍子、枯矾、苍耳子、冰片、海螵蛸各等份共为细末,先将外耳道用棉签拭去脓血,再用双氧水冲洗耳内2次后,随即将上述粉未以草管吹入,可治慢性中耳炎。

6  皮炎、皮疹

民间验方辛夷、白芨、白芷、黄芩组成白芨粉。用法:取白芨粉和适量水混合成稀糊状,每晚临睡前涂沫于座疮局部红斑处,并配合针刺治疗座疮效果满意。白芨、黄柏各30g,黄连40g,地榆50g,冰片100g,明矾10g,以上药物细末用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涂,可治带状疱疹。

7手足皲裂、肛裂  

白芨粉、紫草粉各20g,加入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治疗手足皲裂。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小溃疡,复方白芨地榆膏(由白芨、地榆、三七等组成)外敷,对I、Ⅱ期肛裂疗效良好。

8  其它  

白芨粉外敷常规消毒后的伤口可减少感染,促进愈合。蒲公英、川连、白芨、苍术配方可治糜烂性胃炎。芪莪白芨汤(黄芪、三棱、莪术、白芨)可治萎缩性胃炎。

白芨在临床上的应用大多为医院制剂和自拟处方,制剂研究并不多,因此对于白芨还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更好的制剂供临床使用。

6659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17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8: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巧用白芨心得

孙国岗  吴冬群

我在临床上,应用白芨配伍其他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咳血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白芨配三七,结肠溃疡得治

王某,女,46岁。患溃疡性结肠炎年余,曾用中西医内服治疗,但仍反复发作,做纤维肠镜检查,诊断“降结肠下端,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后来我处门诊。患者经常便出黏液性血性大便,伴低热、厌食、腹部隐痛、精神比较紧张。笔者嘱其用白芨粉、三七粉保留灌肠,10d为一个疗程,灌肠10d后,患者腹胀好转,便血已止,暂停5d,以内服中药维持;5d后又进行2个疗程保留灌肠,再以健脾补益之剂内服调治1个月,围歼复发,经纤维肠镜复查,溃疡已愈合。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轻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白芨粉50g,先用沸水200mL,冷却到85℃左右,冲和调匀成稀糊状,稍冷后加入三七粉15g调匀,再冷却到30℃左右,用手推灌肠器,慢慢推入患者肠内,令患者俯卧,使药液尽量在体内多保留一段时间。灌肠一般选择在每次排便后。

方中白芨与三七都有止血、疗伤、生肌作用,特别是白芨药糊能与肠黏膜充分接触,即使大部分排出后,亦能保留部分药糊黏附在肠黏膜上,使两药的药理作用能充分发挥。笔者还用同样的配伍,治疗过慢性口角溃疡.鼻腔溃疡及小腿溃疡,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白芨配黄芪,益气摄血功效著

鲁某,男51岁。因卒中脑疝行脑部手术后持续黑便>1周,大便3-4次/d。西医诊断为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用多种西药止血及洛赛克,雷尼替丁等,黑便不止。笔者诊时见患者昏迷不省人事,依赖鼻饲给药。大便溏稀如柏油,舌质淡,脉细,为气不摄血所致。拟方用白发15g,黄芪40g,甘草5g,嘱家属煎汁150~200mL,分2~3次鼻饲,三3d口便色转黄,再进5剂,大便潜血转阴。

3白芨配大黄,慢性咳血得安康

陈某,男,32岁。患支气管扩张咯血,治疗后略血已止,但痰中带血已有2个月之久,血色鲜红量少,间夹杂小血块,特别是服用抗生素后,大便干结不畅,常数日不解,舌红苔黄。诊为腑热内盛犯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故腑热难以自熄,拟泻腑清肺与止血同用。方用白芨粉15g吞服,同时加生大黄15g(后下),配伍以黄芩等清肺泻火药煎服。3剂后便畅腹满减,血量明显减少,又服3剂血止。调整大黄剂量再服5剂,病情稳定。后以清肺止血药善后。

4体会

白芨在大多数中药书中,被列入收敛止血药的范围,笔者认为-白芨可随其配伍有不同的止血作用。如与补气药 、补血药 、清热药、收涩药 、温热药、活血祛瘀药等配伍同用 ,都能发挥其相应的止血作用 ;而且既可以内服 ,又可 以外用 ,既可治外疗疾病 ,又可治口鼻疾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