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回复: 1

艺高人胆大,老中医甘遂使用示范

[复制链接]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发表于 2024-1-31 16: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甘遂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少见,一是因为甘遂属于有毒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甘遂这味药,需要在严格准确的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使用,对医生技艺要求很高。本文介绍的一些经验和病例,是作者临床40多年的经验总结。如果正在读此文的你是医生,请严格按照《药典》并结合本文的用量经验,探索使用。若是爱好者,请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擅自试药,切记切记。





谈谈临床运用甘遂之经验

口述/林文彦 整理/刁杏芳

甘遂,是峻下逐水药。但因味苦性寒有毒,故余初学曾对其望而生畏,至后临证40多年,方感此药简便,效速而价廉,每能解决许多难题,实有药到病除之妙。

甘遂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噎膈、症瘕积聚、二便不通等症。余临床上喜用其攻逐胸腹积水,如渗出性胸膜炎所致之胸水,急、慢性肾炎水肿,尿毒症,以及肠梗阻等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正如《汤液本草》所云:“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但对于肝硬化腹水,尚觉此药效果不够理想。

甘遂入药,一般多作冲服,少入煎剂。现代文献亦报导,甘遂有效成份难溶于水,故研末冲服效果比入煎剂佳。

近几年,余常把甘遂末入胶囊内,开水送服。每个胶囊药末1分左右。成人用量,每次4分(约相当于1.3克,可分装于四个胶囊)。如不能进食的患者,可用甘遂末冲水鼻饲。一般用药1~2次,即可见效。现试举几个病例说明之。

一、悬饮

《本经》谓甘遂:“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临床上,甘遂用于胸腹水饮内停之症,尤以悬饮,效果颇佳。

典型病例

黄某,男性,55岁,惠东县平海公社寨头村人,于1978年就诊。患者素有哮踹史,此次经某医院西医诊为:①肺气肿,②胸积液,③肺源性心脏病。入该院治疗,曾用强心利尿定喘药物乏效。邀余会诊。

诊其面目及全身浮肿,咳唾胸胁引痛,短气,气促不能平卧,心下痞硬,语声难续,二便不利,唇周发绀,舌胖,舌质紫黯、苔白腻,六脉弦紧而大,重按则空。

此为悬饮之症,水停胸胁,六腑壅阻不通。病者本虚而标实,先拟泻水逐饮之法,俾使水饮去则诸症可减。遂用甘遂4分(约1.3克)装入胶囊四个,大枣10枚煎汤送服。

一服后,二便通畅,水消其半。再剂能平卧,饮食日增。后以健脾利水,除痰止咳之法善后,住院10天,诸症好转出院。

二、水肿

《本草纲目》谓甘遂“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本草新编》亦谓:“甘遂······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临床上,甘遂对于肾炎水肿患者疗效较好。对尿毒病患者,亦有一定的利尿消肿作用。

典型病例

何某,男性,50岁,连平县人,干部。患者因反复全身浮肿一年多,曾在某医院诊为慢性肾炎。后在连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尿毒症,予1973年2月专程到我院求医。留医数日,病情日趋恶化。

余会诊时,患者病势垂危,面目及全身,浮肿,五心俱平(心窝、手心,足心),皮色萎黄晦暗,呼吸深长,语声低微,少腹急迫,大便、小便候不通,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重按沉细,血压170/110毫米汞柱,尿有蛋白。

此乃本虚标实之证,生命危在旦夕,补肾健脾利水已嫌不及,解表利尿亦不中肯,非投峻下逐水之剂,不能挽救于俄顷。急用甘遂末4分入胶囊成四丸,一次开水吞服。

6小时后,下大便三次,继下黑色羊屎粒状便,继下浆糊样稀粪,小便随也亦通。翌日再如上法用甘遂末4分,二便从此通畅,病者转危为安。嗣以济生肾气丸,以固其本。并配合中西结合治疗8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而出院。

(附说明:此病人1976年因病情复发,在连平县死亡,1973年的治疗使其延长几年寿命。)

三、肠结

甘遂末的泻下作用甚强,其致泻成份对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故余常用此药于肠结之证,疗效颇佳。

典型病例

林某,男性,45岁,农民。住院号861。患者于1980年3月27日开始上腹部疼痛,下粘液便3次。翌晨起畏寒发热,无大便无矢气,腹胀腹痛加剧,伴呕吐,3月30日抬到我院留医。

入院时患者呈急性重病容,表情痛苦,腹胀,上腹肌较紧张,全腹压痛明显,肠鸣减弱,偶闻气过水音。血常规:白细胞18000/立方毫米,中性白细胞71%。X光腹透:右中下腹见数个小液平面,降结肠及部分小肠充气明显,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西医会诊意见:肠梗阻。曾作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等,入院二天症状未能缓解,准备施行外科手术。

3月31日邀余会诊。见患者已六天未大便,无矢气,痛苦呻吟,唇舌干燥,口臭,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此是重型肠梗阻,属中医“关格”、“肠结”范围。因脾胃运化失职,肠道通降失常,气机不通,血行瘀阻,而致水饮内停,滞塞上逆为病,遂出现痛、呕、胀、闭四大症状。因其肠腔积液较多,故用甘遂末峻下逐水,以通水签之道。

即给甘遂末3克,令分二次,每次1.5克,开水冲好,从胃管注入。半小时后服生油二两,蜜糖二两。4小时后重复用药一次。

药后,患者吐出黑色液体少许。夜晚12时有矢气,继则排出大便,至4月1日晨7时已排便三次,初为草绿色水样便,继之下坚硬粪块,后带有粘液。排便后,腹痛腹胀减轻,诸症好转,免除了手术治疗。

四、总结

从上述几例来看,甘遂药效颇速,确有扶危救急之功。只要细察病情,当机立断,胆大心细,用得恰当,便有得心应手之妙。

然甘遂终是苦寒有毒之品,用药时炮制需严格,临床上须详审病情,对气虚阴伤,脾胃虚弱之人及孕妇,慎勿滥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6: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遂的副作用-甘遂中毒解救

甘遂(Rradix Kansui)

【别名】主田、重泽、苦泽、鬼丑、陵泽、猫儿眼、肿手花、头痛花等。

【功效】泻水通便,消肿散结。

【不良反应机制】甘遂含有大戟固醇等多种萜醇,其毒理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的作用,中毒潜伏期约30分钟至2小时。能刺激肠道,增加肠蠕动,对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加,并有凝集、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毒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大便、里急后重。同时产生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弱、发绀、谵语、体温下 降、脱水、昏迷、痉挛、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最后可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

【治疗与解救】

(1)用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再服通用解毒剂。

(2)静脉输入5%葡萄糖盐水,防止失水过多,发生虚脱。

(3)对症治疗:

1)出现剧烈腹痛时,应立即肌注硫酸阿托品O.5mg,若症状不能控制,可肌注吗啡或哌替啶注射液。

2)呼吸、循环衰竭时,给兴奋剂或强心剂。

(4)中药治疗:

1)大青叶30g,黑豆15g,水煎至300ml,1次顿服。

2)生绿豆30g,生大豆15g,黄柏6g,黄连6g,水煎2次合服,每2~3小时服1次,2次服完。连服3~5剂。

3)腹泻不止时,用人参9g,黄连6g,水煎服。

4)甜桔梗30g,煎汁服。

5)菖蒲汁200ml,或芦根120g,煎汤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