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回复: 0

久病难症必效单方 外科

[复制链接]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发表于 2024-1-27 14: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疖

    该病是有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临床上以色红、灼热而疼痛,突起根浅,肿热局限,脓出即愈为特点。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背、腋部、腹股沟及会阴等部位。俗称;“疖子”,“火疖”,又叫“白头老’’。本病属中医的“疔疮”、“有头疽“范畴。

    1,白毛藤。白毛藤炖红薯吃}或外阳白毛藤捣烂贴患处。1日2~3次。主治疗疮。

    2、鲜菊花5 0克。煎服并捣烂敷患处,1日2~3剂,主治疗疖。

    3、甘蔗滓晒干,真香油点灯烧成灰,以律液调匀,银簪挑破,点上。加珍珠油、胭脂调涂更效,主治疗疮(《纲目拾遗》)。

    4、蛇莓9~30克,煎服。主治癌肿,疔疮(《上海常用中草药》)。

    5、假地兰全草,捣烂敷患处。主治疗疮,恶疮(《湖南药物志》)。

    6、白矾(生用)、黄丹各等分。上各另矸,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主治疗毒、恶疮(《卫生宝槛》)。

    7、老南瓜蒂数个。焙研为末,麻洫调敷。主治疔疮(《行筐检秘》)。

    8、生铁锈9克。为末,以木香磨酒调。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得微汗而愈。主治疗疮(《万病验方》)。

    9、鲜大巢菜,盐卤捣敷。主治疔疮(旺 西草药手册》)。

    1 0、豹子药根适量。捣城敷患处。井治兽咬伤。主治疗疮(《贵州草药》)。

    11、白矾末9克,葱白7茎。二味同捣极烂,分作7块,每块用热酒1杯送下。服毕用厚被盖卧,再吃葱白汤1盅,步顷汗出如淋,其病若脱。主治疗疮。

    1 2、用苍耳子连根、干烧灰,加醋煅如泥,涂患处。干则更换,不过1 0次即拔出根。主治疔疮。  -

    1 3、用白梅内、荔枝肉同捣成膏,捻作饼子,依疮大小安上,其根即出。主治疔疮。

    1 4、用甘菊莲叶l把。捣汁1盏,服之甚效,无菊花时,用根亦可。主治疗疮。

    15、山扁豆鲜叶适量,捣烂,加盐少许,拌和外敷。主治疗疮《贵州草药》)。

    16、大飞扬草鲜叶1握,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主治疗疮(《福建民间草药》)。

    17、紫花地丁适量。配红糖捣敷患处。主治疔疮(《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1 8、硇砂、雄黄、天南星、砒霜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研为细末,用竹针挑开用药,黄水出,疮已。主治疗疮(《宣明论方》)。

    19、马棘鲜根(去外表薄黑皮)60~90克,水煎服}井用冼净的鲜根,加白糖捣烂敷患处。主治疗疮(《浙江民间带用草药》)。

    20、八角莲6克,蒸酒服;并用须根捣拦敷患处。主治疗疮(《贵阳民间药草》)。

    21、地龙30克,菊花1 2克,山栀子花12克,仙人掌6克。将药捣烂,调拌麻油,外敷贴患处。主治疔疮初期。

    2 2、蒲公英20克,夏枯草20克,随手吾叶2O克,魔芋花6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患处。主治疗疮初期,

    2 3、牛蒡叶2 0克,野菊花叶2 0克,生大黄6克,金银花藤20克。将药物煎服,1日3次。主治疗疮初期。

    2 4、剪刀草30克,荷叶2 0克,竹叶心2 0克,芦根30克。将药物煎服,1日3次。主治疗疮。

    2 5、苍耳子1 2克,石榴皮1 2克,仙人掌1 2克,金果榄8克。将药物捣烂,调拌蜂蜜,外敷贴患处。主治疔疮初期。

    2 6、苍耳虫3克,白菊花60克,壁虎3克,红糖12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患处。主治疗疮后期。

    2 7、鹅儿肠12克,大山羊6克,倒生根1 0克,巴豆2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鸡蛋清1个,外敷贴患处。主治疗疮后期。

    2 8、野青菜1 2克,地黄瓜1 4克,葱白3 0克,羚羊角粉Z克。捣烂或研细末,调拌蜂蜜,外敷贴患处。主治疗疮后期。

    2 9、芙蓉花叶20克,散血草1 2克,泥鳅患叶20克,菖蒲1 2克。将药物煎服,1日3次。主治疔疮。

    3 0、田螺2个,猪苦胆1个,茶叶6克,白及3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生蜂蜜做成小饼外敷贴患处。主治疗疮后期。

    3 1、白姜石末和鸡子清敷之,干即易,疔自出,神验。主治疗疮不破(《崔氏方>)。

    32、于阴湿地方如门角墙壁等处,捕驼背虫1只,俗名灰驼、骆状类蚱  ,而身短背驼,前段四足,后段有两长腿,略与蟋蟀相似,而无翅,色淡黄,跳跃甚远。将虫剖开肚皮,贴合患处,立愈。主治疗(《张三丰仙传方》)。

    二、痈

    “痈”是发生于皮肉间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临床特点为;局部肿胀、掀热、剧痛、迅速扩散、边界不清等为主症。本病属阳症,分“内痈’’和外痈’’两类。“内痈竹是发生于俸内脏腑之痈肿,“外痈”是发生于体表之痈肿,以其发生部位不同;又有腋痈、颈痈、脐痈、胯腹痈等名称。多由外感邪毒或内生湿热之气,阻塞脉络、气血壅滞而成。好发于身体虚弱,贫血或糖尿病患者。

    1、大黄3 0克。牡蛎盐泥固济,煅,出火毒一宿,研极细,生地黄研取汁,调涂肿上,干时用地黄汁刷湿。主治痈未破,肿痛(《类编朱氏集验方》)。

    2、瓜蒌1~2个。连皮瓤子挫碎,用无灰酒1—2升,于抄锅内煮,存l升,去滓,时时温服,酒尽再煮滓服。如觉初时便服此药,即时痛止,更不成疮。如已成疮、服之其疮自穿,其痛自止。主治痈疮(《类编朱氏集验方》)。

    3、术蝴蝶树皮。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主治痈疮溃烂,湿疹。(《广西中草药》)。

    4、雀屎。涂头上,干即易之,雄雀屎佳。坚者为雄。主治诸痈不消已成脓,惧针,不得破(《梅师集验方》)。

    5、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美蓉叶等分。为末。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千用醋润之。主治一切痈肿毒(《景岳垒书》)。

    6、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主治病肿(《千金翼方》)。

    7、露蜂房。烧末,醋涂。干更上,亦可煎汤洗。主治痈肿恶疮(《万病验方》)。

    8、马蔺花6克,马齿苋30克,蒲公英3 0克。水煎服。主治痈肿疮疖(《山东中草药手册》)。

    9、天青地白和饭粒,捣烂敷患处。主治痈肿以及无名肿毒(《泉州本草》)。

    1 0、胡氏排草、钩藤。煎水洗。主治痈肿溃疡。

    11、黄蜡60克,白矾30克。先将蜡溶化,候少冷,入矾和匀,为丸。酒下,每服10~20丸,渐加至百丸则有力。疮愈后服之亦佳。加雄黄名雄矾丸,治蛇、犬、虫咬毒。主治一切疮痈恶毒(《医方集解》)。

    12,生白药根,捣烂敷贴,干则易之。无鲜生者,用末水调涂之亦可。主治诸疮痈肿不散(《本草图经》)。

    1 3、茴香苗叶,捣取汁l升服之,每日3~4次,其滓贴肿上。冬中根亦可用。主治恶毒痈肿(《本草图经》)。

    1 4、一枝黄花60克,野菊根30克。醋煎熏疮口。主治痈肿溃后腐肉不脱(《江西民间草药》)。

    15、岩大蒜、野菊花叶、三匹风。同捣绒取汁涂患处。主治痈肿疮毒。

    16、峨山草乌、牛耳大黄、独脚连、散血草、红泽兰。共捣城涂敷,主治痈沧癣癞。

    17、百草上不论品数。取以多,煎浓汤乘热熏洗患处。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务令药气蒸透,然后敷贴他药。每日2~3次,频服更好。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胀。

    18、鹿角尖。用砂钵内同老米醋浓磨,以鹅翎涂拂四周,当中留一口,遇干再润,1-2日即内消。主治一切痈疖(《类编朱氏集验方》)。

    19、鲜火藤根、鲜苎麻根等量。捣烂教患处。主治痈肿恶疮。

    20、芋根。熟捣敷上,日夜数易,肿消即瘥。主治痈疽初起《图经本草》)。

    21、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不住荡之,2~3日即消,主治痈肿恶疮(《本草权度》。

    22、麻油煎葱黑色,乘热通手旋消。自消(《百一选方》)。

    2 3、干姜30克,炒紫、研束,醅调敷四围,留头自愈,奇方也。主治痈肿恶疮(《诸证辨疑》)。

    24、带泥山药,蓖麻子、糯米等分为末,研敷,即散。主治痈肿恶疮(《普济方》 。

    2 5、赤小豆末,水和涂之,毒即消散,频用有效。主治病肿恶疮(《小品方》)。

    26、大黄适量。捣碎过筛,用酒调和敷贴患处,干了即换药,一般贴敷3次即可见效。主治痈肿初起(《奇难杂症古方选》),

    27、鲜芙蓉花(或叶或根皮)适量,捣烂;或蹦干品研末。调蜜涂痈肿四周,中间留头,干了即换药。本方对已成脓者也有效,敷后可使浓汁自出。主治痈肿初起(《奇难杂症古方选》)。

    2S,白牡蛎为末,以水调涂。干,更涂,拔毒。主治痈肿未成脓者(《娄编朱氏集验方》)。

   2 9、白蔹o.6克,藜芦0. 3克。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3次。主治痈肿(《补缺肘后方》)。

    30、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主治痈肿(《普济方》)。

    31、隔年米粉,炒成黄黑色,冷定研末,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瓷罐收之。用时摊纸上,剪孔贴上。主治一切痈肿发背,无名肿毒,初发掀热未破者《积善堂经验方》)。

    3 2、野地黄20克,蒲公英20克,白菊花2 0克,凤仙花2 0克。捣烂外敷贴患处,主治外痈。

    3 3、苍耳子60克,紫花地丁草30克,鱼腥草30克,白风仙花30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3次。主治外痈。

    34、金樱子20克,红薯叶2 0克,菊花叶1 2克,马鞭草2 0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3次。主治外痈。

    35、牛蒡子根1 2克,芝麻根12克,芭蕉根1 2克,茴香苗叶1 0克。捣烂,外贴。主治内痈。

    三、疽

    “疽”是指气血为毒邪阻滞而不行所言。可分两类:初起有头称“有头疽”,多属阳证;初起尤头,称为“无头疽”,多属阴证。前者相当西医的“痈”,后者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比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等。如附骨疽,相当于化腋性骨髓炎,脱骨疽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鲫鱼破腹纳盐,针缝之,于铜器中煎干。末敷疽上。无脓,以猪脂和敷。略微有些疼痛不要见怪,1 0日即愈。主治久疽(《万病验方》)。

    2、大米、腊肉各适量。将大米蒸成饭,晒晾,腊肉切碎与米饭共捣如泥。敷于患处。主治项疽肿硬而痛。

    3、真珠(研极细末)3克,胞衣(烘燥,研极细末)1具,白蜡30克,猪脂油30克。火上共熔化,和入胞衣末、真珠末,调匀。先以猪蹄汤淋洗毒疮净,将腊油药,轻轻敷上,再以铅粉麻油膏药贴之。主治一切诸毒疽疮,穿筋溃络,烂肌掼骨,破关通节,脓血淋漓,溃久不收之症(《本草汇言》)。

    4、绿矾。置铁板上煅沸,色赤如溶金者色为真。沸定取出研末。以盐汤洗,搽之。色赤作痛者,先用隔蒜灸,活命饮托里散,再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色黯不痛者,隔蒜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昧丸,庶可保生。重者须解去,当以脚力转解周骱,轻拽之,使箭随骨出而毒得泄。否则毒筋内断,仍上溃虽去无益。主治手足上疽,或因修甲伤肉,或因损足成疮,溃烂上脚;

    5、甘蔗滓,晒燥,煅存性,研极细,筛药填满疮孔内,膏药盖住。主治背疽恶疮,收口长肉(《救生苦海》)。

    6、川乌、草乌、狼毒、甘草各15克。研为细末,蜂蜜7份,冷开水3份调匀,未溃者全敷,已溃者只敷四周,留出头顶。主治搭背脑疽发背(《新中医》1992·3)。

    7、紫甘蔗皮,吾油适量。甘蔗皮烧存牲,研细末,以香油调匀。涂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二主治对[j背疽,用治对口、背疽、疗疮、坐板疮等,有生肌收口之效(《偏方大全》)。

    8、乳香、胆矾研细,时时敷之。此病须剔去甲,不药亦愈。若已成疮,久不愈者,此方甚教。主治甲疽(《直指方》)。

    9、熏黄、蛇皮等分为末。以水洗净,割去甲人肉处敷之一倾,痛定,神效。主治甲疽(《迁效方》)。

    1()、石胆3 0克,烧烟尽研末+敷之,不过四五度,瘥。主治甲疽(《 梅师方》)。

    1 1、当归、生黄芪、炒山甲、皂角刺各1 2克,川芎9克。水煎服,  主治有头疽脓成;脓不易通者(《  中医外科学》、

    12 .密陀憎末?和桐油调匀摊贴之,即愈。主治多骨疽(《寿城神方:,)。

    1 3、蜣螂炙研极细末,每3克入干姜末1.5克,耍细如灰面,入疮孔内,执日自有骨出!骨尽自愈。主治多骨疽(《古今录验方》),

    1 4、饮葵根汁,即可解。主治瘭疽(《肘后方》)。

    1 5、土蜂窠。研细,陈醋调擦,应手而愈。主治脱骨疽(《乾坤生意,)。

    1 6、天竹披上胡蜂窝1个;用阳阴瓦炙灰研末,和冰片(1.6克,滴醋少许:,调匀敷患处。上治脱骨瘟( ≤瑞竹堂方》)。

    1 7、土蜂窝研细,陈醋调擦。主治脱骨疽,有生于脚趾,渐上至膝,色黑,痛不可忍!逐节脱落而死(《民间百病秘方》)。

    18、以金或银制的三棱针(忌铁针)刺患处四畔,后用银杏去壳浸油中,杵烂敷之。主治水疗。此疗色黄,麻木不痛,疮f’色红;使人昏狂(《民间百病秘方》)。

    1 9、芫菁菜子(即大头菜子)适量。将菜子捣碎,研戚细末,以纱布包裹。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主治骨疽不愈,用治骨结棱、骨坏死、骨髓炙等  <偏方大全》)。

    20、先用白矾末9克糊丸.加朱砂极细末为衣(不加亦可)。以葱头7茎煎汤,连吞2服,再用热酒1杯。被盖之。叉吃葱白汤1钟,催之出汗,其病若脱.,盖止热毒为患,血气不亏也。矾又能解服金石药之毒。、又虫犬肝伤,热小恒洗过,熔化矾汁,乘热滴患处。再阻热洒吞前丸,皆效。此药托里、固内、止泻、解毒、排脓,不动脏腑,不伤气血、有益无损,用力少而成功多。主治疮疽,不问疔肿恶痛,但未成脓,服之即效,活人甚众(《万病验方》)。

    21、丝瓜根。熬水,扫之,大凉,即愈。主治痈疽溃烂(《『应验方》)。

    2 2、枣膏1500克。煎水。喷洗,取愈。主治痈疽溃烂(《孙真人方》)。

    2 3、制叶。醋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极验秘方也。主治痫沮溃烂(《医林正宗》)。

    24、鳖甲。烧存性、研掺,甚妙。主治痈疽溃烂(《怪证奇方》)。

    2 5、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频涂之,取效。主治痈疽溃烂(《和剂局方》)。

    2 6、甘草30克。微炙,切,以酒1斗,同浸瓶中;用黑铅一片溶成汁,投酒中,取出,如此九度。令病者饮酒至醉,寝后即愈。主治痈疽(《卫生宝鉴o)。

    2 7、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汁。以渣敷之,即效。主治痈疽(《集效方》)。

    2 8、癞虾蟆1双,同老鸦眼睛草茎、叶,捣烂敷之,即散。神效。主治-疽(《经验方》)。

    2 9、新掘天门冬9 0 -,15 0克,洗净?沙盆擂细,以好酒滤汁顿服,未效再服,必愈。主治痈疽(《医学正传》 )。

    3 0、荞麦面、硫黄各6 0克。为末,汲井水和作饼;晒收。每剧1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令痛即愈。主治痈疽(《直指方})。

    31,升麻、连翘、大黄(锉、炒)、生地黄(切、焙)、木香各30克,白蔹、玄参各l克。上药粗捣筛。每服15克,水2盏,煎至1盏,入芒硝末1.5克,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未利再服。主治痈疽始作,坚硬,皮色紫赤,恶寒壮热,一二日未成脓者(《圣济总录,)。

    3 2、儿荼、乳香、没药各9克,冰片3克,麝香0.6克。血竭9克,旱三七9克。上为末撒之。主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氍医亲金鉴》)。

    3 3、干姜30克。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主治痈疽初起(《诸证辨疑》)。

    3 4、番木鳖(入砂锅内、黄土拌炒焦黄为度,石臼中捣磨,筛去皮毛,拣净末)、山芝麻(去壳、酒炒)、乳香末(箬叶烘出汗)各1 5克,穿山甲(黄土炒脆),15克。共研末。每服3克,酒下,不可多服,服后避风,否则令人发战傈不止,如人虚弱,每服1. 5克。主治痈疽初起,跌扑内伤,风痹疼痛(《救生苦海》)。

    35、远志,米泔浸洗,去土心为束。每服9克,酒1钟调和,澄清饮之。渣教患处。治乳痈尤验。主治一切痈疽,因忧怒气滞所致(《万病验方》)。

    36、白及、美蓉叶、大黄、黄柏、五倍子。上为末,用水调搽四周。主治一切疮疖痈疽(《保婴撮要》)。

    3 7、明净硫璜(为末)5000克,养麦面、白面各2500克。共用水微拌,千湿得宜。木箱内厢成面片,单纸包裹,风中阴干收用,临时再研极细,用新汲水调敷。如皮破血流,湿烂疼苦等证,麻油调搽。天泡大丹,肺风酒刺,染布青汁调搽,立效。治黄水疮痒痛,脂水亦效。主治痈疽诸毒i及异形异类顽硬大恶歹疮(《万病验方》)。

    38、荞麦秸烧灰淋汁,取碱熬千,同石灰等分点患处。主治痈疽,蚀恶肉,去靥痣(《纲目》)。

    39、龙牙草即马鞭草,捣汁饮之,渣擦患处。主治痈疽作痛(《崔氏方》)。

    40、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主治痈疽作痛(《鲍氏方》)。

    41、蚕茧已出蛾者,烧灰酒服。主治痈疽不渍(《经验方》)。

    42、皂角刺烧灰,酒服9克,嚼葵子3~5粒,其处如针处为效。主治痈疽不溃《和剂局方》)。

    43、白芷、紫荆皮等分为末,酒调服。外用紫荆皮、木蜡、赤芍药等分为末,酒调涂敷四周,神效无比。主治痈疽不渍《仙传外科》)。

    44、黄葵花子研末,酒冲服。主治痈疽不溃(《图经本草》)。

    45、薏苡仁1枚,吞之,即破。主治痈疽不溃(《姚僧垣。方》)。

    4 6、鲜水丁香,洗净,合酸饭及盐少些,共捣烂教患处。主治痈疽肿毒(《泉州本草》)。

    4 7、重阳前取美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周,其毒自不走散。主治痈疽肿毒(《简便良方》)。

    48、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6克.主治痈疽赤肿(《经验方》)。

    4 9、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入。初涂病人觉冷如水,疮乃不痛。主治肿毒痛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圣济总录》)。

    50、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主治痈疳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简易方论尊)。

    51、鲜水虾子草,合酸饭粒、食盐各少许,捣敷患处。主治痈疽疗疖,无名肿毒(《泉州本草》).

    52、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主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仁斋直指方》)。

    53、乳香15克,熟水研服,技。主治痈疽寒颤(《直指方》)。

    54、石灰2 5 0克,荞麦秸灰25 0克,淋汁、煎成霜,密封。每以针划破搽之,自愈。主治痈疽恶肉(《近效方》)。

    5 5、硫黄研细末,敷上即退。再用泡过茶叶15克,乌梅3个,烧存性,共研敷之,即收口。主治痈疽恶肉《葛氏方》)。

    56、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主治痈疽已溃未溃皆可用(《易简方》)。

    57、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主治痈疽恶肉。

    58、川乌(炮去皮尖)、川黄柏(炙去粗皮)各等分。共为细末。用唾津调戚膏。如唾步,漱口水亦可。发背痈疽等疮,才起着敷患处留顶。候药干了,用淘米水时常润湿。每日药敷1次。如疮已成重患,将要溃烂者,先将槐枝、艾叶煎汤,趁温洗净疮面,用绢帛揩去脓血,以香油滋润患处。用棉纸仍接患处大小剪戍园钱,留顶贴上后,用药涂于纸。如干,依前法用淘米水润。fi换1次。听其自然流脓,不可用手挤。如敷药后,病人疮觉住痛减热,即愈。如生肌则腐肉自落,腐如不落者,剪割亦可。如治对口疮及脑疽,不必洗去旧药,遂次添药恐动疮。口惹风,更难治愈,切记。主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并瘰疬等证(《万病验方》)日

    59、鲜胡颓叶捣烂敷患处。主治痈疽发背,金疮出血(《泉州本草》)。

    6 0、煨石膏120 克,漂净冬丹l 5克;上好黄升丹6克。共为细末,和匀掺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主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疡科遗编》)。

    61、龙葵根30克,麝香(研)0.3克。先捣龙葵根罗为末,八麝香研令匀。涂于疮上:。主治发背痈疽成疮者(《本草图经≥)。

    6 2、瓜蒌(去皮留穰)2枚,没药6克,别研,甘草l 5克,生用。用白酒四碗煮甘草、瓜蒌煎减一半,去掉,药末,放温,缓缓饮尽。服此必脓多病止。如痛未止脓来多,更依前作1剂服。主治痈疽发背(《类编朱氏集验方》)。

    63、莜麦面、硫黄各60克。为末,井华水和作饼哂收。每用1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则令痛。主治痈疽发背,一切肿毒(《仁斋直指方》)。

    64、车螯(紫背厚者,“盐泥固济,煅赤,出火毒30克,生甘草末4- 5克,轻粉(为末)1.5克。每服1 2克,用栝楼1个;酒l碗,煎l盏调服,五更转下恶物为度,未下再服,甚者不过3服。主治发背痈疽,不问深浅大小,利去病根,贝Ⅱ免转变(《外科精要》)。

    65、桐叶醋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主治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医林正宗》)。

    66、真麻油5 00克,银石器中煎熬10'数沸。候冷用酒2碗,入油5盏。通口热服,…日用尽。缓则数日服之。一医家,三世用之,无有不验。又,猎者云:凡中药箭,急饮麻油,药毒即消。薛按:麻油下三焦热毒,通大小肠滞气。若疮疡初起,毒蓄于内,大便秘结者,用之以疏通其毒,诚为良法。若大便不实,三焦虚热,恐非所宜,用者审之。主治痈疽发背,一切恶疮。

    6 7、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夜贴之。主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咏孙天仁集效方》)。

    68、水杨柳,似柳,矮而干红,叶大如桃者。取枝叶用水洗净,捣烂绞汁。置地下黄土坎内,其坎宜筑坚固,不要有渗漏之处。病人所患之处,安一绵圈,仰卧其上。虽痛楚呻吟不得眠者,立能安睡,身体烦热者亦觉浸浸凉入肺肝。等睡醒想起,也必须久卧。其脓毒恶物,俱被药力拨下坎中。再用膏药贴,渐渐可治赶,此方神效。主治发背(《万病验方》)。

    6 9、大蓖麻子仁4 9粒。研如泥。用上好陈醋1碗,同入锅内。桑柴火熬得似米糖样,勤以柳条搅。叉入小盐1撮(炒),入内再熬。候成膏收起,待温,扫毒上四周围红肿处,千即易之。未成即消,已成溃脓而亦轻。又,黑驴粪不拘多少,阴千。姒砂锅炒老黄色,研极细末。用好陈醋调匀,扫于患处,干即扫之,主消。主治发背疮(《万病验方》)。

    7 0、槐米1 5克,鲜者更住,炒徽黄,乘热人酒两碗,煎10余沸,去渣热服,取汗即愈卢主治发背肿硬痛深。

    71、败龟板去肋,涂黄蜡炙透。内服外敷。有奇效。主治发背(《万病验方》)。

    7 2、草乌头l十,川乌头1个,瓦】块,新汲水1桶,将乌头井瓦缦于水桶内,候瓦湿透,即将川鸟、草乌于瓦是磨成膏,用膳药手挑药贴于疮口四围;如未有疮口,一漫涂药如三四重纸厚,上用纸条透孔贴盖。如药干,用鸡翱蘸水扫湿,如此不过三度。主治发背、蜂窝、疔疮、便毒(《瑞竹堂经验方》)。

    73、五叶藤或根1握,生姜1块。捣烂,入好酒1盏,纹什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主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癌初起者(《寿域神方净)。

    74、绿豆粉炒赤、放下出火毒,用井水调敷四围。大丸用药涂疮,不可当心涂,当心则疮便走散。只有在四周围涂住不可使之散去。主治发背(《娄编朱氏集验方》)。

    75、溃烂不堪者,用陈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后敷之?效验如神b主治发背(《乾坤秘韫》)。

    76、穿山甲4片,透明牛皮胶1 20克。二味俱在新瓦上烧灰研细。用酒2碗调匀,从容服完,永无大害。此方其妙。始知牛皮胶之功极大,且简易可办,宜信用之。外用牛皮胶,略加生姜自然汁,同水熬膏如稀泥样为度,以布摊贴患处,最效。主治发背初起,并治诸恶疽疖皆效。

    77、生姜l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主治发背初起(《海上方》)。

    7 8、地菘,杵汁1升,日再服,瘥乃止。主治发背初起(《伤寒类要》)。

    7 9、水牛牙齿(煅赤),太阴玄精石各0. 3克,乳香(研)3克。上三味,捣研为末。每用绯绢量大小剪,以津唾调药,摊绢上贴之。主治发背疮肿痛(《圣济总录》)。

    80、秦艽,牛乳煎。主治发背疑似者(《海上集验方》)。

    81、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主治发背欲死者(《补缺肘后方”。

    8 2、鹿角(刿)、黄耆(炙)各等分。却入羚羊角一半,蜜丸,地黄温酒下。主治一切脓包,热疮及发背。

    8 3、烟叶5克,樟脑3克,蜂蜜适量,烟叶切丝,焙干研细末,和樟脑调匀?以蜂蜜拌如糊状。贴于患处。主治项痛搭背,用治项痈(蜂窝疮,,搭背(《偏方大全》)。

   84、白及(炙、末)15克,广腔(烊化)30克。和匀。敷患处,空…头出气,以白蛰皮贴之,主治发背措手(≤卫生鸿宝》)。

    四、蛇头疔

    蛇头疗又称括头脓肿.是拮生于指头末端,如蛇头肿胀的疔毒,固外怖而使细菌感染所致。临床所见,发生指甲甲淘炎,轻疼、红习由,应及时治疗,否则,进而甲下脓肿,而导致手指指骨骨髓炎;

    l、银也、甘草各5 0克。水煎温服,连服3剂。忌辛辣。主治蛇头疔.,

    2,三叶委陵菜适量,加食盐捣烂敷患处。主治蛇头疔(《中草药手册:》)。

    3,鲜凤仙(连根叶)半截。捣烂敷肿处,主治蛇头疔(《奇难杂症古方选》)。

    4,生猪胆1 个,白矾3克。把白矾研成细末,放入猪胆中。将患指插入猪胆内浸泡。主治蛇头疔(《奇难杂症古方选》)。

    5、山芝麻鲜叶、红糖,合捣烂。敷患处。主治蛇头疔《<福建中草药》)。

    6、鲜鸭跖草,合雄黄捣烂。敷患处,1 日 1换。主治手指蛇头疔(《泉州本草》)。

    7、黄花夹竹桃鲜叶。捣烂,和蜜调匀,包敷患处,1日换l~2次。主治蛇头疔(《福建中草药》)。

    8、石灰3份,马齿苋2份。捣碎,以鸡蛋白调和。敷患处。主治疗疮初起(《古今奇难杂症秘方选b)。

    9、田螺1个,冰片l克。将冰片放在螺内化为水。用此点疮上.丰治疗疮初起。

    五、丹毒

    本病中西医同名。是一种突然变赤,色如涂丹,游走极快的传染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恶寒发热,患处煅赤灼热,迅速向外扩散,本病不分性别、年龄、季节均可发病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下肢为多见,叉称:“流火“,其次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新生儿丹毒,发无定处,称:“赤游丹”。本病多因皮肤粘膜破损,火毒入侵,郁于肌腹而发。治法以消热,解毒化瘀为原则。

  1、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冷水浸片刻,分煎,各取药汁l碗。日l荆。主治丹毒(《江苏中医b1980.1)。

    2、红蚯蚓20条,红糖适量,金银花20克。活红蚯蚓用水洗净,放入小盆内,再将红糖放入搅拌,待化成水后即成。金银花加水煎。用时先以金银花水洗净患部,再用棉球蘸上红糖蚯蚓水涂擦患部,每日数次。主治丹毒(《偏方大全》)。

    3、苦瓜茎叶1握。洗净,捣烂,绞取其汁。涂于患处,每日2~3次。主治流火丹毒、热疖(《偏方大全》)。

    4、油菜适量,将油菜洗净,捣烂为泥敷于患处,每日更换2~3次。同时以内服法调治:把油菜洗净捣烂,用纱布挤取汁,稍温热,每次饮3 0毫升,每日3次,主治成人丹毒(《偏方大争》)。

    5、铃兰30克。煎水洗。主治丹毒(《陕西中草药"。

    6、人中黄6克,金银花4.5克,丹皮3克,生山栀6克。水煎,1日3次分服。主治丹毒(《现代实用中药》)。

    7、芙蓉叶3 0克,扁柏叶3 0克,苏叶20克,冬青树叶30克。将药物煎后取汁,外敷贴患处。主治~般性丹毒。

    8、马齿苋30克,油菜子20克,扁蓄草2 0克,寒水石6克。将药物煎后取汁,调拌蜂蜜外敷贴患处。主治一般性丹毒。

    9、大叶桉叶(干品)6~9克,或鲜品15~30克,煎水内服。同时用15~20%溶掖,局部湿敷。主治丹毒、蜂窝织炎,深部脓疡,创伤感染。

    10,王不留行、青黛、雄黄各等份。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将上药用香油调滁患处。主治丹毒。

    11、扁蓄草(又名火丹草)。将上药生捣备用。用上药敷患处。主治丹毒(《常见病验方》)。

    12、苏叶适量,将苏叶捣烂备用。用上药搽患处。主治丹毒(《常见病验方》)。

    13 \大青捣烂,罨之即散(先以磁锋砭去恶血)。主治丹毒,风疹(《本草汇言》)。

.  1 4、鲜白菜帮、绿豆芽菜、马齿苋各等量。将白菜帮洗净,共捣如泥状。敷患处,每日更换1~2次。主治丹毒。

    15、苦瓜茎叶1握,洗净,捣烂,绞取其汁,涂于患处,每日2,3次。主治丹毒。

    1 6、鲫鱼肉,赤小豆粉各适量。将鲜鱼肉捣烂,同赤豆粉调匀,加水和之。敷于患处,每日2~3次。主治丹毒。    .

    17、青鱼胆、青黛各等量,香油步许。将清鱼胆晒干,同青黛研细,以香油调匀。涂以患处,每日2~3次。主治丹毒、腮腺炎。

    1 8、紫草30克,黄连3克,冰片o.3克,茶油50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茶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日2~3次,5~7天为l疗程。主治颜面丹毒(《福建中医药》)。

    1 9、板栗壳水煎洗患部。主治丹毒红肿《旺西草药手册》)。

    2 0、苍术1 000克。煎煮取汁浓缩成稠膏,另加蜂蜜2 5 0克,调匀。日服2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主治慢性丹毒(《中医杂志79.4)。

    21、土朱、青黛各6克,滑石、荆芥各3克。为末,每服4.5克。蜜水调下,仍外敷之。主治诸丹热毒(《仁斋直指方》)。

    2 2、生全蝎30克,炮山甲74.5克。共研细末。每服4.5克,日1次。主治下肢丹毒(《虫类药的应用》)。

    2 3、豆豉、香油适量,豆豉炒焦研成细末,以香油调和匀。涂擦患处,每日2次。主治丹毒作痒(《偏方大全》)。

    2 4、鲜山药适量,蓖麻子仁5粒。洗净后,共捣烂。敷于患处,干即更换,数次即消。主治痈疽肿毒初起(《偏方大全》)。

    2 5、侧柏叶、蚯蚓粪、黄柏、大黄各15克,赤小豆6克,净轻粉9克。共为细末,植物油或凉开水调药外用。疖痈疮面勿用,汞过敏者禁用。主治缠腰火丹(《中医疮科皮肤案集》)。

    2 6、马兰、甘草。擂,醋搽之。主治缠蛇丹毒(《济急仙方》)。

    2 7、柳木灰水调涂之。主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外台秘要》)。

    28、水词芒硝涂之。主治火丹毒《梅师集验方》)。

    2 9、僵蚕1 4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主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产乳集验方》)。

    30.葱头6枚,活蚰蜒1条,雄黄粉6克,面粉1克。共捣烂,用鸡蛋清调匀敷患处。主治野火丹(《奇难杂症古方选》)。

    3 1、丝瓜叶1 2克,金银花20克,绿茶12克,鸡蛋清1个。将药物捣烂。外敷贴患处,然后包扎。主治游走性丹毒。

    32、荷叶20克,地黄20克,鱼腥草30克,鲜竹叶20克。将药物煎后或捣烂。外涂搽患处。主治游走性丹毒。

    33、鲜青苔、陈醋。共搅拌,捣烂如泥?敷于患处。主治流火丹毒(《偏方大全》)。

    34、土牛膝。捣烂,和马前子及旧锈铁磨水,豆腐渣调匀。微温敷之,主治足腿红肿放亮,其热如火,名流火丹(《岭南采药录》)。

    35、鲜侧柏叶、鲜樟树叶、鲜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上药切片煎汤。每晚乘热熏洗患肢,每日1次,7 ~10次为1疗程。主治丹毒已成大脚风者(《中医外科学》)。

    3 6、菠菜叶不拘多少,捣极烂。扫敷在患处,2-3次即愈。主治丹毒。

    37、油菜叶(芸苔叶)适量,捣敷患处。每日2~3次。主治风游丹肿(《本草纲目》)。

    六、黄水疮

    本病西医称“脓疱疮”。是一种化脓性传染癀患。夏秋季小儿易患,好发于暴露部位。临床特点,初起为浅在型水泡,有痒感,后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而易破,破后形成糜烂,疱周边有炎胜红晕,干后结成黄痴。愈后不留癜痕,但稍有色索沉着。

    l、苦杏仁适量,炙成炭,存性,研成细末,用香油或豆油熬开调成稀糊状备用。用时先以淡盐开水将污痂洗净,然后涂上药薄薄一层,纱布覆盖,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l~2次结痴,3~4次痊愈。主治脓疱疮(《奇难杂症古方选》)。

    2,水八角适量。水煎。外洗,再研粉外敷患处。主治脓疱疮(《奇难杂症古方选》)。

    3、马蹄烧存性,研细面,涂于患处。主治脓疱疮(《蒙医经验    》)。

    4、星星草花序,炒黑存性,研细。香油搽患处,每日1次,连搽3~5次。主治脓疱疮。

    5、三角泡、蚂蚱勒各适量。水煎。洗患处。主治脓疤疮、湿疹、烂疮(《广西中草药》)。

    6、蚕豆壳、黄丹、香油各适量。将蚕豆壳在瓦上焙干,研末,加黄丹少许,以香油调敷患处,干则再敷,3日即愈。主治黄水疮(《偏方大全》)。

    7、黄瓜藤(阴干,火焙存性)、枯矾。为细末,搽疮上。主治黄水疮(《滇南本单》)。

    8、陈小麦扦l握,白矾30克,松香30克,食油少许,先将白矾、松香放热锅内化开,晾凉研成细末,再将陈小麦烧成灰与白矾、松香末调和,倒入少许食油拌匀,涂于患处,数次可愈。主治黄水疮(《偏方大全》)。

    9、莲房烧成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1日2次。主治黄水疮《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0,鲜三台红花叶适量,煎水外洗。主治黄水癌(《云南中草药选》)。

    11、芋苗硒干,烧存性研末搽。主治黄水疮(《青囊杂纂》)。

    12、蚕豆衣(烧存性)60克,煅枯矾30克。共研细末,过100目筛。用时,先以野菊花(全草)120克煎水洗净患处,然后撒上药粉,每日1~2攻。主治黄水疮。

    1 3、生石灰1 6 0克,硫黄2 5 0克。将上荮粉碎过筛,加水1200毫升,静置,取上清液,装入用过的青,链霉素小瓶内,盖紧胶塞,蜡封备用。用时以棉球蘸液药涂患处,每天3~5次愈。主治黄水疮。

    1 4、苦杏核2个,将其放火上烧着,待外壳黑焦后,剥去已成嵌的外壳,取杏仁研术,用香油或其他植物油调涂患处。每日2~3次。主治黄水疮(K新中医》1981·3)。

    15、绿袍散(市售中成药),炉甘石洗剂(市售外用药]。二者按1:6拌搅均匀,装瓶备用。患处先用双氧水清疱消毒,再涂上药,每日3次。主治黄水疮(《江苏中医》1990·2)。

    1 6、松香、白矾、香粉各等份。将松香与白矾置于铁勺内,文火溶化后,即加入香粉烧煅,翻炒至黄烟散尽,药呈黄白色为度,研细末,用香油调戚糊状。敷于疮面,每日2次。主治黄水疮(《陕西中医》L986·2)。

    1 7、红粉5克,冰片2.5克,滑石粉1 0克。共为细面,凡士林适量,财贮瓶备用。主治黄水疮。

    18、苍术、糯米粉等分。均炒燥研匀。掺之。主治黄水疮。

    1 9、核桃壳数个,黄柏、枯矾各等量,陈醋适量。先将核桃壳用微火焙焦,与黄柏、枯矾共研细末,加陈醋调成糊状备用。先用1:lo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患部皮肤,擦干。有脓疱疮者用针头刺破脓疱叶用消毒棉球拭净黄水及脓液,将上药敷上,暴露。重者1口2沈,轻者1日1次。丰治黄水疮(《四川中医》1981·4)。

    2 0、生石膏l6 0克,硫黄25 0克。共粉碎过筛,加水1250毫升,文火煎2小时,煎至looo毫升(水不足时可加水),静置取上清液,装小瓶内盖紧,蜡封备用。用时用棉球蘸药液涂敷患处每天3~5次。主治黄水疮。

    2 1、鱼腥草15克,黄柏、白藓皮各9克。加水适量,煎取药液,晾至室温时外洗患处。每日3~4次。主治黄水疮(《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2).

    22、鲜灯笼草、鲜马齿苋各适量。使用时将药洗净,晾干水分,捣烂,用纱布包绞取鲜汁装瓶。用时棉球蘸涂患处,每日不拘次数。主治黄水疮(《新中医》l g78·4)。

    2 3、竹笋壳、香油适量,将笋壳烧存性,研细以香调和。涂患处,涂前先甩浓茶水洗净患处。主治头疮、黄水疮(《偏方大全》)。

    24、皮硝3 0克,硫黄、川椒末各3.5克,白砒(研末)0.6克,麻油半碗。将药入油,熬成黑色为度,用罐收贮,任用,神效。主治黄水血风疮(《万病验方》)。

    2 5、用经霜后丝瓜根,炙灰.用麻油敷,即愈。主治人中黄水疮。

    26、鞍羊须、荆芥、干枣(去核)各6克。共烧存性,为末,再入轻粉1. 5克和匀。先用温水洗之,以香油调搽。即可治愈。主治黄水疮(《万病验方》)。

    2 7、黑驴粪,烧存性,为末。香油调搽。试过神效。主治黄术疮(蠕万病验方.》)。

    七、臁疮

    本病属西医的慢性下肢溃疡范畴。是指小腿下部溃烂不易收敛的疾病。是由于下肢静脉曲张,血渣不畅,皮肤失养所致。一般以经久站立或经久负担重物,饮食失节,损伤脾气.湿邪蕴留,气滞血瘀或禀斌不足,瘀血阻滞,抓磕虫咬等而发病。本病临床特点是:起始先痒后痛,欣红漫肿,继则破烂,滋水淋漓,形成溃疡,疮口下陷,疮肉灰黑,流臭秽污水,等为特征。可数年乃至数十年不愈。

    1、柿饼适量。让患者先用温盐水洗患处,将柿饼嚼烂如膏状,摊在纱布上敷疮面,包扎,每日换药1次。主治臁疮(《浙江中医杂志》1974 -3)。

    2、艾叶洗净、晒干或烤干,以色变黄焦存性为准,然后研末,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将伤口清洗后,将艾叶粉撤薄薄一层在疮口上,也可用生茶油调粉外涂,并用纱布遮盖好固定,每天1次。主抬臁疮(《湖北中医杂志》1983 -1)。

    3、生小草乌配等分藜芦,共研末,用麻油或蜂蜜调匀外搽。主治臁疮,疥癍疮毒。

    4、黄丹、宫粉等分为末。用油纸,将黄蜡溶化涂纸上。将药糁贴疮上,立效。主治廉疮(《万病验方》)。

    5、血蝎末。敷之,以干为度。主治臁疮不台(《济急仙方》)。

    6、轻粉1.5克,黄蜡3 0克。以粉掺纸上,以蜡铺之。敷在疮上,黄水出。主治臁疮不合(《永类钤方》)。

    7、白胶香末,以箬叶夹药在内贴之。主治臃疮《袖珍方》)。

    8、杏仁去皮尖,纸压去油,取霜1 5克,轻粉3克,和匀将雄猪脊髓共捣。先用黄柏煎浓汤洗净拭干敷之,将绢包好,数日.即愈。主治臁疮。

    9.用鲤鱼腹前鳞眼贴之半月,揭下则不再发。主治臁疮。

    1 0、十大功劳根皮,研末,和豆腐敷患处。主治膝疮(《闽东本]卓》)。

    11、用佛前多年旧供花,取来用香油浸敷,即愈。主治臁疮(《云谷医抄》)。

    12.臭虫同水龙骨捣和,麻油调敷,出尽黄水,即愈。主治臁癌(《西亭药镜》)。

    1 3、白萝卜打烂,贴疮口上,1日1换,毒血去尽,再用,香30克,杏仁30粒,去皮与油,黄丹2 4克,轻粉l_5克,旧玻璃9克,火焙为末,研细,麻油调搽,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