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回复: 0

蝉花治疗脑病验案

[复制链接]

6663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33
发表于 2024-1-26 08: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蝉花味甘,性寒,无毒,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肾益肺、疏散风热、定惊解痉、明目透疹等功效,属于虫草的一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中品”。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蝉花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瘛疭,夜啼,心悸。”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蝉花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功能调节、抗氧化反应及抗肿瘤等作用。韩祖成教授运用蝉花治疗失眠、痴呆以及神经性耳鸣等多种脑病,常获良效,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蝉花是虫草的一种,中医学认为其具有疏散风热、定惊明目、透疹、滋补强壮等功效。蝉花可以治疗多种脑病科常见疾病,同时具有提高细胞功能、改善睡眠、抗氧化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治疗。韩祖成教授在临床上灵活应用蝉花治疗失眠、痴呆以及神经性耳鸣等多种脑病,常获良效。

蝉花味甘,性寒,无毒,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肾益肺、疏散风热、定惊解痉、明目透疹等功效,属于虫草的一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中品”。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蝉花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瘛疭,夜啼,心悸。”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蝉花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功能调节、抗氧化反应及抗肿瘤等作用。蝉花中含有多糖、虫草酸等多种活性药物成分,可以提高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具有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起到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的作用。蝉花还具有抗氧化,保护受损细胞,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此外,国外研究证实蝉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调节脂类生理代谢等活性。目前在脑病科应用极为广泛。现将临床灵活运用蝉花治疗脑病科常见病心得总结如下。

1  失眠

失眠是脑病科常见的疾病,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长期睡眠质量低下,会导致注意力及反应力低下,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及工作。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心、肝、脾、肾等脏腑精气亏损,神失所养,或脾胃不和痰火扰动藏神,五志过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西医认为本病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公认的假说,常因情绪、饮食、感染以及物理刺激等诱发,其发病的中心环节可能与下丘脑、孤束核等脑部解剖部位的破坏或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传递功能障碍有关。

失眠患者多由情志不遂引起,并且多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长时间情绪压抑容易引起肝失条达,久而气郁化火,上扰心神而不寐且易怒。临床中对此类患者,往往从肝论治,治疗上更加重视调摄情志,方选解郁安神方,方中柴胡为君药,配合薄荷等辛散之物可以顺肝性,使肝气通达;配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甘草培土生木,牡丹皮入肝经而清热,栀子清泄上焦浮火。这是疏肝健脾法治疗失眠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配伍蝉花可以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配合酸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药理研究发现:蝉花具有明显的解热镇静作用,与中枢兴奋药或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可分别表现为明显的拮抗或协同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小鼠腹腔注射蝉花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小鼠自主活动时间;并且可以有效延长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所致小鼠睡眠的时间;提高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入睡率;延长中枢兴奋药士的宁和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的潜伏时间。以上研究充分说明蝉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起到镇静镇痛降温的效果。这一效果也表明蝉花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临床上,常将蝉花和麦冬组成药对,加入自拟理气安神方中以疏肝解郁、健脾调营,养血安神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加入归脾汤中以宁心健脾、养血安神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蝉花补肾益肺、镇静安神;麦冬生津止渴、除烦安神。两药相须配伍,可以加强养营安神之功,在滋阴养营的基础上镇静除烦,以防止上焦虚火过旺扰神造成的失眠,临床疗效甚佳。

2  痴呆

痴呆指意识清晰,但由于各种躯体疾病而引起的持续性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的弥漫性紊乱,最终导致神经功能衰退的一组后天获得性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可伴有人格和行为改变。中医认为本病在脑,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包括西医学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及脑叶萎缩等多种疾病。痴呆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存在着多种假说,影响最广的瀑布假说认为由于淀粉蛋白前β位分解酶1(BACE1)代谢途径失调引起的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炎症反应、神经元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而致病。

本病主要由于肝肾亏虚,精气血亏损不足,引起脑髓失养,神机失用。临床上常用补肾填精法治疗。方选益智健脑方作为治疗痴呆的基础方(枸杞子、杜仲、熟地黄、银杏叶、何首乌、桑螵蛸、川牛膝、茯苓、地龙、石菖蒲、益智仁、山药)。对于伴有气虚血瘀的患者,韩祖成教授常在方中加入黄芪以加强益气活血化瘀之功;肝肾阴亏重者可加入女贞子、墨旱莲以加强补肾益精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蝉花所含蝉拟青霉多糖能减少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的含量,增强老龄大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细胞免疫功能及增殖反应能力,使老龄大鼠低下的免疫功能得以改善。这说明蝉花可能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临床在治疗痴呆时常加入蝉花以强壮患者机体,通过加强整体能力,促进机体恢复,改善痴呆症状。

3  神经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是一种自觉耳内或脑内作响而外界本无声源的主观感觉,多伴有眩晕、失眠,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是脑病科常见的疾病。目前神经性耳鸣的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清楚,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之一。

本病属于中医耳鸣范畴,《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若肾失职司,或精气亏损,则濡养不及,即见耳鸣耳聋”。《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病者……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本病主要由于肝气不畅,肾精亏损,脾气亏虚,清阳不升所致耳窍失养,临床选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党参、升麻、黄芪、蔓荆子、黄柏、白芍、葛根、炙甘草、熟地黄等)。肾开窍于耳,加入蝉花可配合熟地黄补肾益精,使机体化源充沛;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合党参以健脾益气,使气机通畅,可助升麻、蔓荆子、葛根升提清阳之气;合白芍养血柔肝。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耳鸣起源于耳蜗,但形成于中枢,所以治疗上应该以神经中枢为主,而我们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时应用蝉花以抗氧化、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受损脑细胞再生,从而改善耳鸣症状。研究表明:蝉花中的蝉拟青霉总多糖能加强造血和免疫功能,减轻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可以有效抗衰老。

4  其他脑病

在中风病中应用蝉花可以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肢体活动。研究表明:氧自由基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有关,减少氧自由基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金丽琴等发现蝉拟青霉多糖是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和自由基反应抑制剂,应用于中风病可以通过清除脑自由基,降低脑代谢,干预细胞毒性机制,从而减轻脑损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针对既往有脑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配伍蝉花可以有效降低血压。陈成等研究发现蝉花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防止血管紧张素Ⅰ(ACEI)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CEII)来实现。

药理研究表明:蝉花还有一定抑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繁殖,蝉花多糖的抑菌作用在于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疾病中应用蝉花,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蝉花还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炎症反应信号通路起到肝脏保护作用,将蝉花应用于脑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保护机体的功效。

5  体会

肾藏精,精生髓,髓满则汇聚于脑,所以脑的生理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肾精充盈,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健全,则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若肾精亏少,脑髓失养,脑髓不足,诸病由生,多见头晕、健忘、耳鸣、记忆减退、思维迟钝。临床中脑病患者病性多为本虚标实。蝉花入肝、肾经,作用于肾-脑病系统,具有补益肝肾、镇静安神、滋补强壮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脑病的治疗。

临床应用蝉花主要有4个方面:①治疗各种心神不宁性疾病,如应用于不寐、狂证的治疗,主要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②治疗虚劳疾病,主要起到滋补强壮的作用,如耳鸣、耳聋、头晕、头痛等病。③根据对蝉花的药理研究,利用其抗氧化以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④治疗高血压及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目前对于蝉花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药品研究还不完善,但是,蝉花临床应用的研究空间较大,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2021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