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回复: 1

掌跖脓疱病,化瘀苍术散案

[复制链接]

6512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86
发表于 2024-1-25 21: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某某,男,52岁,2023年4月1日初诊。双足部反复出现脓疱、糜烂渗出5月余。患者5月前于双足部脓疱,当时未介意,故没有及时就诊治疗,约半个月后病情突然加重,脓疱不断增多,布满双足底,并有破溃糜烂,渗出较多,瘙痒明显,遂至本市某医院皮肤科就医,诊断为“掌跖脓疱病”,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片、阿维A胶囊内服,以及卤米松乳膏外涂治疗,疗效欠佳。查体:双足底暗红肿胀,可见较多大小不等脓疱,部分聚集融合成脓湖状,部分脓疱破溃,可见糜烂渗液。舌质暗紫,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掌跖脓疱病。

中医诊断:瘑疮。

证属:湿热下注,经络瘀阻。

治则:清热利湿, 解毒通络。

拟方:化瘀苍术散加减。

处方:苍术10g,黄柏10g,生薏苡仁30g,川牛膝10g,白茅根15g,泽泻10g,丹皮10g,赤芍10g,生地15g,陈皮10g,白鲜皮30g,苦参30g,金银花10g,连翘15g,地丁10g。14剂,水煎服。

两周后复诊:患者双足底暗红肿胀明显减轻,脓疱大部干涸,部分结痂,少量痂皮脱落,瘙痒感消失,大小便正常。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原方去白鲜皮、苦参,加茯苓30g、厚朴10g,21剂,水煎服。

5月7日三诊:患者双足底脓疱消退,痂皮均脱落,显现薄嫩皮肤。

体会:化瘀苍术散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博鉴教授的经验方,是其在苍术散的基础上加味化裁而来。化瘀苍术散由苍术、黄柏、川牛膝、生薏米、泽泻、白茅根、生地、丹皮、 赤芍等九味药物组成。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能燥湿,且偏走下焦,善治下焦之湿热而为君;苍术味苦性温,气味辛烈,功善燥湿,又能健脾。因“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喜燥而恶湿,苍术燥湿健脾以图治本。正如《成方便读》曰:“湿热之邪,虽盛于下,其始未尝不从脾胃而起,故治病者,必求其本,清流者,必洁其源”。苍术虽性温香燥,但与苦寒之黄柏相伍,去性存用,故无助热动火之虞,亦能使黄柏清热而无寒凝之弊。二药配伍,寒温同用,阴阳相济,相反相成,标本兼顾。生薏苡仁性味甘淡,健脾利湿,清热除痹,与苍术合用,共为臣;泽泻利水渗湿,导热下行,白茅根、生地、丹皮、 赤芍清热凉血,而丹皮、 赤芍又能活血散瘀,以上五药合用共为佐;川牛膝性平,味甘微苦,性善走下,能活血祛瘀,导热下泄,引血下行,可领药下焦而为使。诸药合用,共凑活血化瘀、清热除湿之功,凡湿热下注致疾病均可加减应用。

6512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8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21: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志铭:李博鑑老师化瘀苍术散学用体会
唐志铭主任是我的老朋友,曾跟从多位国内中医名家学习,又有丰富的西医学习经历。他学用李博鑑教授化瘀苍术散用于治疗下肢皮肤病,疗效明确,故转载于此。

      化瘀苍术散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博鉴教授的经验方,是其在苍术散的基础上加味化裁而来。苍术散由苍术、黄柏两味药组成,最早载于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曰“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蹙。一切脚气,百用皆效”。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将苍术散称之为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清•林琨琴《类证治裁》将苍术散改丸剂并称为二妙丸,以治“湿火”。清•张秉成《成方便读》又在苍术散中加入薏苡仁、怀牛膝,泛水为丸,称为四妙丸,治湿热下注之两足麻木、下肢痿软、筋骨肿痛等症。李博鑑教授则在此基础上又加入凉血活血、清热除湿之品,名为化瘀苍术散,治疗因湿热下注、阻遏经络导致的多种皮肤病。

     化瘀苍术散由苍术、黄柏、川牛膝、生薏米、泽泻、白茅根、生地、丹皮、 赤芍等九味药物组成。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能燥湿,且偏走下焦,善治下焦之湿热而为君;苍术味苦性温,气味辛烈,功善燥湿,又能健脾。因“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喜燥而恶湿,苍术燥湿健脾以图治本。正如《成方便读》曰:“湿热之邪,虽盛于下,其始未尝不从脾胃而起,故治病者,必求其本,清流者,必洁其源”。苍术虽性温香燥,但与苦寒之黄柏相伍,去性存用,故无助热动火之虞,亦能使黄柏清热而无寒凝之弊。二药配伍,寒温同用,阴阳相济,相反相成,标本兼顾。生薏苡仁性味甘淡,健脾利湿,清热除痹,与苍术合用,共为臣;泽泻利水渗湿,导热下行,白茅根、生地、丹皮、 赤芍清热凉血,而丹皮、 赤芍又能活血散瘀,以上五药合用共为佐;川牛膝性平,味甘微苦,性善走下,能活血祛瘀,导热下泄,引血下行,可领药下焦而为使。诸药合用,共凑活血化瘀、清热除湿之功,凡湿热下注致疾病均可加减应用。
     湿性趋下,《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因此,下肢皮肤疾病的发生多以湿邪致病为主,或蒹夹湿邪,因湿性重浊粘腻,故常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常因病程较长,而致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是谓日久必瘀。化瘀苍术散正契合此病因病机,因此,凡发于下肢或以下肢为主的皮肤病,如瘀积性皮炎、小腿慢性湿疹、过敏性紫癜、掌跖脓疱病、结节性红斑、白色萎缩、慢性复发性丹毒、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肤淀粉样变、带状疱疹、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等,病程较长,辨证属于湿热瘀滞者,均可加减化裁使用,常获良效。化瘀苍术散应用的证治要点主要为湿热和瘀滞。湿热以浸渍糜烂、红斑肿胀、渗出流脂、瘙痒无度、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为辨证要点,瘀滞以瘀点瘀斑、色素沉着、浸润肥厚、结节肿块、溃疡坏死、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沉涩为辨证要点。化瘀苍术散在临床具体应用过程中,还需辩别湿热与瘀滞之偏重,即以瘀滞为主,还是以湿热为主。若以瘀滞为主,方中酌加丹参、路路通、地龙、当归、鸡血藤等。若以湿热为主,还需进一步辨别是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如湿重于热,则方中酌加茯苓皮、冬瓜皮、大腹皮、白术、陈皮、厚朴等。如热重于湿,方中酌加紫草、板蓝根、石膏、金银花、连翘等。如湿热并重,方中酌加龙胆草、茵陈、栀子、萆薢、六一散、车前草等。另需注意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例如下肢带状疱疹,可于方中酌加大青叶、板蓝根、延胡索等,过敏性紫癜可酌加藕节炭、地榆炭、荆芥炭等,小腿丹毒可酌加金银花、连翘、地丁等。此外,还需根据皮损分布的主要部位经络而辨证加减用药。如皮损主要发生于下肢内侧,则为足三阴经所属,为多气少血之经,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难,治疗时需注意行气滋养,可酌加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等。若皮损主要位于下肢外侧,则为足三阳经所属,为多气多血之经,易收易敛,实证居多,故治疗时需注重行气活血,可酌加枳壳、槟榔、青皮、川芎等。除此以外,在临床应用化瘀苍术散时,尚需注意随症灵活加减,如足部肿胀明显,按之凹陷者,可酌加防己、木瓜、冬瓜皮、茯苓皮等;若皮损色淡,日久不退,舌淡脉细,属气血不足者,可酌加黄芪、当归、熟地、鸡血藤等;若瘙痒较甚,则酌加刺蒺藜、皂角刺、苦参、白鲜皮、荆芥、防风等。

     病案举隅
    [病案1]  陈XX,男,46岁,初诊:2022年4月12日。主诉:双足部反复出现脓疱、糜烂渗出半年。患者半年前于双足底出现少量大小不等脓疱,当时未在意,故没有就诊治疗,约半个月后病情突然加重,脓疱不断增多,布满双足底,并有破溃糜烂,渗出较多,感瘙痒明显,遂至本市某医院就医,诊断为“掌跖脓疱病”,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片、阿维A胶囊内服,以及卤米松乳膏外涂治疗,疗效欠佳,脓疱时起时消,感瘙痒明显,遂来我科就医治疗。查体:双足底暗红肿胀,可见较多大小不等脓疱,部分聚集融合成脓湖状,部分脓疱破溃,可见糜烂渗液。舌质暗紫,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掌跖脓疱病。中医诊断:瘑疮,证属湿热下注,经络瘀阻。治法:清热利湿, 解毒通络。处方:苍术10克、黄柏10克、生薏苡仁30克、川牛膝10克、白茅根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陈皮10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5克、地丁10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二诊:患者双足底暗红肿胀明显减轻,脓疱大部干涸,部分结痂,少量痂皮脱落,瘙痒感消失,大小便正常。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原方去白鲜皮、苦参,加茯苓30克、厚朴10克,21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三诊时患者双足底脓疱消退,痂皮均脱落,显现薄嫩皮肤。
图片

       [病案2] 李XX,男,63岁,初诊:2022年6月21日。主诉:双小腿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3年。患者3年前双小腿出现大小不等红色皮疹,感瘙痒明显,抓破后流水,自行用艾叶煎水擦洗治疗,疗效不佳。3年来间断在多家医院诊治,皮疹时轻时重,一直未完全消退。查体:双小腿及足部暗红肿胀,可见较多丘疹,聚集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明显,糜烂渗出较甚,覆有浆痂。舌质紫暗,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慢性湿疹。中医诊断:湿疮,证属湿热瘀滞。治法:清热除湿, 化瘀通络。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生薏苡仁30克、川牛膝10克、白茅根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龙胆草10克、皂角刺10克、苦参30克、路路通10克、鸡血藤15克、丹参10克、六一散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二诊:1周后复诊,患者双小腿及足部肿胀明显减轻,渗出减少,瘙痒感缓解。舌质紫暗,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原方继服14剂。两周后三诊:双小腿肿胀基本消退,已无糜烂渗出,原浆痂脱落,丘疹大部消退,已无明显瘙痒感。舌质紫暗,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原方去苦参、皂角刺、六一散,加茯苓30克、地龙10克,14剂煎服。四诊时双小腿皮损消退,遗留淡褐色色沉班,遂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图片

        [病案3] 谭XX,男,18岁,初诊:2022年3月17日初诊。主诉:双小腿反复出现红斑瘀点1月余。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双小腿出现少量米粒大小红色瘀点,无明显自觉症状,自行药店购买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内服治疗,效果不著,皮疹数目不断增多,遂来我科门诊就医,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小便黄,大便调。查体:双小腿可见米粒至豆粒大小不等瘀点及瘀斑,呈暗紫色,稍高出皮面,散在分布,压之不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葡萄疫,证属湿热阻络,血溢成斑。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生薏苡仁30克、川牛膝10克、白茅根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藕节炭10克、荆芥炭10克、丹参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二诊:双小腿无新发皮损出现,原有瘀点瘀斑颜色变淡,舌脉同前。原方中加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继服14剂。三诊时双小腿皮损均消退,随访半年未复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