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回复: 0

调和脾胃,可用山扁术金汤

[复制链接]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发表于 2024-1-22 17: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录医方,是余业医三十余年反复推敲、验证的常用方剂。如“山扁术金汤”,原为儿科而设,经过实践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山扁术金汤

方药组成:山药3~15克,扁豆3~10克,白术3~10克,鸡内金3~10克。

功用:调和脾胃,益气和中。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胃纳不佳,脘腹胀满,饮食停滞,气短乏力,面黄形瘦,便溏或干。

方解: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扁豆,健脾化湿,扶脾助胃。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鸡内金,补健脾胃,消积化瘀。

随证加减:大便干结加枳实、酒大黄、焦槟榔;大便溏薄加苍术、木瓜;脘腹胀满加厚朴、大腹皮、白豆蔻。

临床效验举例:

1.小儿脾胃虚弱证

以食欲、汗、睡眠、大便四项为观察指标,治疗1215例患儿中:痊愈293例,显效332例,好转587例,总有效率为98.9%。

2.老年脾肾虚竭

张某,男,78岁。精神疲惫,面色晦暗,饮食不进,已有四日,溲少腹胀。舌淡苔薄黄,脉象虚细结代。用山扁术金汤为主方,随证加入砂仁、陈皮、石斛、炒谷芽、炒稻芽、沙参、枳壳等,经治疗六次,服药十八付痊愈。

3.恢复机体功能

张某,男,50岁,工人。肝炎恢复期,纳食差,口苦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沉弦细。脾胃阴虚之证,以山扁术金汤为主,加入青蒿、黄芩、沙参、枳壳等,十付药病除。

4.慢性结肠炎

张某,女,28岁,干部。泄泻两周,左下腹痛,有里急后重感,少腹冷痛,腰酸带下,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沉弦细。为脾虚肝热,寒热凝聚,结于胃肠证。以山扁术金汤为主,加入苍术、木瓜、白芍、甘草、白头翁等,服药十五付大便成形而病除。

【按】山扁术金汤功在调和脾胃,以平阴阳。使其脾升胃降,运化得当,利于机体康复。本方具有补而不燥,性味甘平的特点,男女老幼脾胃功能失调者均可应用。对于气血两亏,常配合四物汤,临床效佳。脾为后天之本,能资一身之气,脾胃健运,则身体康健。山药善于补益脾、肺、肾诸脏,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其性平和,不滞、不腻、不燥,与白术合伍,山药滋脾之阴,白术益脾之阳,使脾之阴阳调和,脾升胃降。扁豆能化湿降浊,调和脾胃,具有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之功效。内金善消瘀积,佐以白术,既有健运脾胃之力,又能流通补药之滞。本方对小儿,年老体弱之体运用安稳。这对于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老人脏腑功能衰减,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脏腑功能的特点,可以达到随拨随应,一药可愈之功效。

本文摘自《世医临证笔录秘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德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