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回复: 1

杜仲

[复制链接]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发表于 2024-1-31 15: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归经 归肝、肾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复方

①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顿服。用盐、醋和之亦得。(《箧中方》)

②治腰痛:川木香一钱,八角茴香三钱,杜仲(炒去丝)三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统》思仙散)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丹参二两,芎藭一两半,桂心一两,细辛三分。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两沸,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杜仲散)

④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杜仲(去粗皮,炙,锉)一两半,芎藭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风。(《圣济总录》杜仲饮)

⑤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⑥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圣济总录》杜仲丸)

⑦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简便单方》)

⑧治高血压:㈠杜仲、夏枯草各五钱,红牛膝三钱,水芹菜三两,鱼鳅串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㈡杜仲、黄芩、夏枯草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病

以10%杜仲酊每次30滴,日服3次。共治119例,经1~23个月的观察,疗效满意者51例(42.8%),平均治疗9.1个月;稍进步者15例(12.6%);无效者53例(44.6%)。未发现不良反应。另有以5%杜仲酊每次5毫升,日服3次,治疗124例,对早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在治疗1个半月内有4例血压降至正常;对重症高血压则不能遏制其发展。有人认为杜仲对自觉症状的改善较其它药物显着。曾用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三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降压效果以杜仲最差,有效率为50%,其它两组分别为90%、95%;但自觉症状的减轻则以杜仲为最佳,占82.5%,其它两组分别为65.1%:61.3%。实验观察证明,炒杜仲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的降压作用大,醇浸液比水煎液的降压作用小。

②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用杜仲1.5两,猪脚1只;加水适量,文火熬4小时,取药汁每日2次分服;次日将药渣另加猪脚1只再行煎服,隔日1剂,共服10剂。治疗1例病史二年的患儿,用过中、西医及新医疗法均无效,经用上方,同时进行肌肉按摩及功能训练,1周后,肌力开始有进步,可独立行走30米;2周后能独立行走200米,步态较稳,肌力显著进步;第3周已能独立行走600米,步态稳健有力。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8.《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9.《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折,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10.李中梓:杜仲,虽温而不助火。

11.《本草经疏》:杜仲,按《本经》所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者,盖腰为肾之府,经曰,动摇不能,肾将惫矣。又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经虚,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五脏苦欲补泻》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强志者,肾藏志,益肾故也。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者,祛肾家之湿热也。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其主补中者,肝肾在下,脏中之阴也,阴足则中亦补矣。

12.《本草汇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然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如肝肾阳虚而有风湿病者,以盐酒浸炙,为效甚捷;如肝肾阴虚,而无风湿病,乃因精乏髓枯,血燥液干而成痿痹,成伛偻,以致俯仰屈伸不用者,又忌用之。

13.《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东垣云功效如神应,良不爽也。牛膝主下部分,杜仲主下部气分,相须而用。

14.《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不已。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5: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仲,怎么用,最有效?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杜仲”临床论治备参8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

一说本品善祛逐下焦寒湿,邪去则肝得温养,以遂其生发之性;乙癸同源,子实则母不虚,故又能补肾。杜仲祛邪之力有余,补养之功不足。



杜仲入滋补药,益筋骨之气血;入祛邪药,除筋骨之风寒。



牛膝主下部血分,杜仲主下部气分,两药相须而用。



腰痛不能屈者,杜仲同芡实、枣肉丸之神方;足疼不能践者,入黄芪、苍术煎之灵丹。

又本品得羊肾,治腰痛;配牡蛎,治虚汗;配菟丝、五味,治肾虚泄泻;配糯米、山药,治胎动不安。



杜仲治腰膝酸痛,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一说本品与熟地同用则燥湿相宜,自然无火动之忧。



杜仲可作为心脏、肾脏、大脑及生殖系统功能衰退的常用药物。

凡患脑神经衰弱、性功能衰退、贫血、病后体虚、头昏目眩、失眠多梦、疲倦无力、畏冷、食欲不振,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用本品均甚适宜,随各病证象,配合各种适当药物。



杜仲9克,配丹参12克,对休息后初走痛(骨关节内压增高痛)及晨僵痛有效。



杜仲宜于肾脏虚寒,或下寒夹瘀,或跌仆所致的胎元不固,而不宜于气虚气陷而血不固之胎动不安。胎因气虚气陷而血不固,用杜仲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之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