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回复: 0

湿热病上焦湿热证治七法

[复制链接]

6659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17
发表于 2024-1-30 2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辛宣芳化以疏表邪,苦温淡渗兼畅中下

湿邪困表。发热恶寒,头重昏蒙,其势如裹,身重疼痛,口淡不渴,胸脘痞闷,或呕恶纳呆,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当用辛温芳香,以疏解表邪,苦温以燥湿畅中,少佐淡渗,以通利下焦水道。

藿香叶6(后下)、苏叶6、白芷3(后下)、半夏曲10、陈皮6、厚朴6、川连3、茯苓皮10、滑石10

加减法:

若表邪不解,巅顶作痛,恶寒体痛时,加陈香薷3(后下)、藁本3。

若胸闷恶心,甚则呕吐者,方中加姜竹茹10、生姜3,半夏增至12。

若呕吐较重,接近喷射样呕吐时,可先用玉枢丹1研细,以生姜汁10滴、佛手片10煎汤,俟冷送服。服后30分钟至1小时,再服汤药。

若大便作泄,腹中时痛,可于方中加木香3、竈心黄土30(包煎)、黄芩10。

(二)辛香以解表邪,清凉而祛暑热

寒湿困表,暑热内蕴。恶寒发热,无汗,头疼身痛困重,胸脘痞满,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薄腻而白,脉象沈濡滑数。当用辛香疏解以治寒湿外束,清凉宣透以祛暑热内蕴。

陈香薷6(后下)、鲜藿佩各10(后下)、大豆卷10、厚朴6、连翘10、芦根20、六一散10(布包煎)

加减法:

若中焦湿阻较重,胸闷脘痞,苔白润滑,大便溏薄时,加草蔻2、半夏10,以开郁化湿而畅中焦。

若热邪较重,口苦心烦,急躁梦多时,加川连3、黄芩10、杏仁10。

若湿郁中焦,消化欠佳,脘腹胀满时,加木香6、大腹皮10、焦三僊各10,以退其胀。

(三)芳香宣化,苦温燥湿,分消走泄,祛其湿热

发热恶寒,头痛目重,周身痠软,午后热甚,面色淡黄,大便溏薄。此乃湿热邪气侵袭上焦,瀰漫上下,郁阻表里,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当用芳香苦燥,分消走泄法。仿三仁汤与藿朴夏苓汤意化裁。

藿香6(后下)、厚朴4、半夏10、茯苓皮10、淡豆豉10、杏仁10、白蔻仁6、生苡米18、滑石10

加减法:

若误服寒凉药后,湿遏气机,或凉阻中阳,三焦不畅,苔白滑润者,当先用辛香开郁化湿之品,方中加草蔻2、菖蒲6,以疏化开郁。

若湿郁又兼食滞不化,舌苔黄腻根厚,吐痰黄黏且稠,当加肃降化痰兼以导滞之品,方中加用苏子10、莱菔子10、白芥子3、焦三僊各10。

若湿邪郁遏,气机阻滞,胸闷腹胀,苔白腻根厚时,可加开郁化湿退胀之品,如大腹皮10、木香6、砂仁3。

若胸闷如痞,苔白不渴,脉象沈涩模糊,纯属湿郁肺气不宣,当用宣肺气以畅胸阳方法,加陈皮10、苏叶梗各6。

(四)芳香化浊,清凉涤暑,退热定呕

夏季外感暑湿邪气,肺气宣发功能失常。发热恶寒,汗出,咳嗽,头晕沈重,或见呕恶,时或泄泻,舌苔白腻,脉多濡数。可用本法治之。

佩兰叶12(后下)、青蒿梗3、连翘12、竹茹10、川黄连3、茯苓皮10、六一散12(布包)、通草3、鲜西瓜翠衣60(煎服凉用)

加减法:

若呕吐较重时,方中加半夏12、生姜汁3滴,或用玉枢丹3研细末,用清水加生姜汁送服。

若腹中痛,大便溏泄者,方中去佩兰,加葛根10、竈心土50(包煎)。

(五)芳香定其呕,苦温以化湿

夏秋湿热燻蒸,露天劳动或起居不慎而感邪。身热汗出,头痛且胀,胸脘闷满,泛恶呕吐,甚则神识昏蒙,舌苔黄腻,脉象濡软。可用芳香苦温方法以化湿定呕。

藿香6(后下)、佩兰叶10(后下)、大豆卷10、半夏10、陈皮6、厚朴3、黄连3、大腹皮6、鲜荷叶3

加减法:

若湿阻胸闷者,加厚朴6、杏仁10、片姜黄6。

若恶心呕吐甚者,加竈心土60(包煎)、黄芩10。

若因湿阻而寒热失调者,加木香6、大腹皮6、乌药3、炮姜1。

(六)清暑热兼化其湿,凉血分止其吐衄

暑热湿邪互阻上焦,损伤肺络,血从上溢。身热咳血,甚则吐衄,头目不清,口不渴,苔白滑腻。用清暑化湿,凉血止红爲治。

佩兰叶10(后下)、炒黄芩6、鲜茅芦根各30、竹叶茹各3、杏仁10、前胡6、川贝母粉3(冲)、益元散10(鲜荷叶1小张包)、鲜西瓜翠衣30

加减法:

若咳血较重时,加云南白药0.5,日3次。

若兼肝热烦急,脉象弦滑有力者,加青黛粉3(冲)、川楝子10、钩藤10、青竹茹10。

若湿热重,脉濡滑数时,增加清暑化湿之品,如藕节10、荷梗10、马尾连6、茜草10、木通2。

若离经之血未能化净,背胸痛者,加醋制花蕊石10,以化其瘀。

(七)芳香开窍兼化痰浊,开郁除热以醒神志

湿热郁蒸,酿成痰浊,蒙蔽心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神识痴呆,时昏时醒,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昼轻夜重,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濡滑数。用芳香清凉,化痰开窍方法,仿菖蒲郁金汤。

九节菖蒲6、郁金6、炒山栀6、连翘10、竹叶6、丹皮6、牛蒡子6、竹沥30(冲)、玉枢丹2(研,分冲)、苏合香丸1丸(分2次药汤送下)

加减法:

若服苏合香丸之后,神志渐清,而脉象弦滑且数,舌红口干,此湿郁渐开,内热仍重。即用原方送服局方至宝丹1丸,分2次服。

若痰浊郁热皆开,神志已清,舌苔垢黄而厚,大便不通者,可于原方加全瓜蒌50、元明粉2(冲)、枳实6、焦三僊各10。

若加以上药后,仍大便不通,苔黄垢厚,脣焦口臭者,再加用酒大黄3~6,以通腑泄火,或用紫雪丹1.5(分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