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回复: 0

辛智科教授治疗全身淋巴结肿大医案

[复制链接]

6665

主题

2069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439
发表于 2024-1-24 11: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某 男 48岁 2020年4月6日初诊

主诉: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近1年来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多处淋巴结肿大,经西安市第八医院检查后排除结核,就诊西医罔效,欲中医调理。刻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30×40mm,小者约9×8mm,呈不规则分布,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无瘢痕、无瘘管,伴肩颈僵硬,时乏力,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沉细。

既往史:乙肝两对半阳性27年

检查:(2020.3.23)五二一医院CT示:

1、甲状腺右叶囊性灶可疑;肝左叶低密度灶,均请结合超声检查。

2、右侧声带略增厚,双侧锁骨上窝、颈外侧区及纵膈多发小淋巴结,请结合临床。

3、左肺及右肺上下叶局部肺纹理模糊。

4、主动脉硬化斑块

西医诊断:淋巴结肿大

中医诊断:痰核

辨证:痰凝筋脉 气血不畅

治法:软坚散结 化痰活血

方药:姜半夏12g、橘红12g、竹茹12g、茯苓20g、夏枯草20g、玄参15g、浙贝母12g、连翘15g、荔核20g、橘核20g、生牡蛎30g(先煎)、麻黄5g、生地15g、白芍15g、鸡血藤30g。7剂,水煎服,2次/日。

二诊(2020.4.13):自觉服药后身舒畅,肩颈僵硬有所缓解,颈部、腋下淋巴结较前缩小,无汗出,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继用上方加伸筋草15g舒筋活络,散寒消肿。7剂,水煎服,2次/日。

三诊(2020.4.20):自觉肩颈周身舒适,颈部、腋下淋巴结继续变小,服药后精神改善,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效不更方,上方加白芍25g、木瓜18g柔肝缓急,舒筋活络。7剂,水煎服,2次/日。

四诊(2020.4.27):诉颈部、腋下淋巴结消失,腹股沟淋巴结明显缩小,口粘,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上方继服去生地15g、加昆布15g软坚散结,消痰利水。7剂,水煎服,2次/日。

五诊(2020.5.4):诸症同前继轻,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上方继服10剂,水煎服,2次/日。

后患者坚持服药调治,2020年11月23日,十七诊时诉服药后身体日渐舒畅,身淋巴结肿大悉除,颈后肿块消失,肩颈僵硬大为缓解,腿凉乏力等明显改善,颈部及腹股沟肌肉变软,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

继以软坚散结,化痰活血为法。

方药:姜半夏12g、橘红15g、茯苓20g、夏枯草15g、玄参15g、浙贝母12g、连翘18g、荔核20g、橘核20g、生牡蛎30g(先煎)、黄芪30g、鸡血藤30g、昆布12g、莪术10g、当归12g、麻黄5g。12剂,水煎服,2次/日。

后嘱咐患者尽剂后服用内消瘰疬丸以善后巩固。

按语:痰核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等处。朱丹溪曰:“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皮里膜外,不红不肿不硬不作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详细的记载了古人对痰核的描述,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则生怪病。本案患者全身泛发淋巴结肿大,局部无红肿热痛表现,触诊活动性良好,正是痰核的体现。痰核的产生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究其原因总不离脾失健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实为生痰之源。故以二陈汤为基础方燥湿健脾,化痰散结。其在上者,多属痰郁化火,以夏枯草、玄参、连翘清热散结,其在下者,腹股沟处,为肝经所过,多属气滞痰凝,以荔枝核、盐橘核行气散结,辅以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麻黄少少予之以开发腠理,助药透达经络之间,兼具散结之力。本案可贵之处,则在于患者服药症状缓解后还能日久坚持。痰核之病本非一日之疾,故不可贪图速而取效。医患配合,正法渐进,则终获良效,顽疾可除。

郑重提示:中医诊病须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切莫自行照方抓药,若需服药调理请在具有资质的中医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