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回复: 1

奔豚病的辨证施治

[复制链接]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发表于 2024-1-22 13: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青年女性,生活饮食不规律,情绪失调后出现间断小腹部胀疼,自觉腹部无形包块逐渐增大,同时气从小腹部直上冲心胸,发作时坐卧不宁,心烦意乱,情绪激动,起初可自行缓解,后逐渐加重,持续十分钟至小时不等,近期发作频繁,气上冲心胸明显,每每发作燥扰不宁,情绪失控,腹胀时间长。舌红苔黄偏腻,脉细弦数。曾就诊多名中医,也用过红参虫草,效不显。

延吾师杨金方诊病~辩奔豚,证属肝气郁结, 湿热内蕴,气郁化火,以奔豚汤加减~清热除湿、疏肝理气~葛根30、黄芩20、生栀子15、桑白皮30、生薏仁60、茯苓10、青皮10、枳壳10、川芎6、威灵仙6、法半夏6、生草3g

1剂,1日4顿,凉服。

第二天复诊,自述感觉上腹部奔豚气块小了50%,晚上身体特别轻松、三年来心情第1次特别好!脉还偏弦,继服5天药量。

奔豚

  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豚,即小猪。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西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及冠心病、心血管神经症等。

奔豚有三,奔豚汤所治归纳为肝血亏虚、肝郁化火,肝气上逆导致的奔豚病。此外其二是过多发汗导致阳虚引发的奔豚,其三是发汗过多产生阳虚,水液在身体内积蓄运化不足导致的奔豚。也有说后二者是有奔豚症状不是奔豚病。

   方药如下~奔豚汤加减:方中大寒之甘李根白皮清肝热、降逆气、止奔豚,配伍苦寒之黄芩、栀子,下肝气清郁热;李根皮没有,用桑白皮代替了;川芎、芍药养血调肝,益肝体以制肝用;葛根、半夏升清降浊,和胃降逆;加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威灵仙利湿通经络,通行十二经脉;加青皮、枳壳行气除痞消胀;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去当归、白芍,防滋腻,本湿热偏重,不利行气化湿热。诸药合用,肝脾两调,湿热两清,则气冲腹痛、躁扰不宁等症自愈。

    思考~

奔豚病病例给我印象深的不仅仅是症状的奇特,还有杨老师在辨证用方没有拘泥于“腹痛、往来寒热、吐脓”等典型的症候,而是从立足于主症与病因病机。这正是杨老治病用药的特点——立足于病因病机,病机与症相结合以治病。

6504

主题

193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6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3: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孙朝宗老师的医案。
吕某某,男,80岁。
通经史子集,任教多年,善健谈,耄耋之年尤喜医学,为人治病,多有奇中,余甚慕其雅博。患感冒服复方阿司匹林,因发汗过多,几致于脱,后觉脐下悸惕不安,甚则有脐下之气如拳上撞之感,发则有恶心感,多在傍晚或夜间发作。自服香砂六君丸,金匮肾气丸,虽有效而病不除,前来商治。余诊其脉,虚软无力,观其舌,质淡苔白薄。余打开《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症治》第8“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为主之"呈之。吕先生看后,拍案大声云:”大哉!仲景真乃中医之圣人也。"
处方:云茯苓40克甘草10克桂枝20克大枣15枚
吕老先生按规矩自作甘澜水五大碗,先煮茯苓,后纳诸药,服药亦宗仲景方法。药进1剂,病却大半,又续服2剂而病愈。一日特走来告之,云:"悔当年未志于医途,遗憾哉!“
按医圣的方法服药,可以明显增加疗效。

张某,女,44岁,农民。
初感春温病,某医予大青龙汤一再发汗,患者体质遂虚,脊背畏冷,询之脐下有气,筑筑跳动,不时上冲,上冲时即感心慌意乱,一日发作二三次,面色苍白不华,四肢倦怠,脉象弦滑,舌淡胖大,舌苔薄白。根据《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心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今宗之,书方于下。
处方:茯苓30克桂枝9克甘草9克大枣15枚
方虽开出,又顾虑背冷一症,是否可加附子,通其督脉,回其肾阳,斟酌再三,犹豫不决,遂邀王汝琪大夫会诊,王诊毕说:"方症相符,可放胆应用,既有桂枝温通其阳,不必加附子,唯桂枝用量似属小些。”遂改24克。余正教以做甘澜水,突然望及岸下大运河千里之水,岂不谓甘澜水乎。故令患者之夫,提运河之水回家依法煮药,服药一剂病却大半,连服3剂,诸症痊愈。
这里用运河水代替甘澜水。
从这两个病例中可以看到经方之神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